德國現場》氣候變遷議題正夯!德國重工業從「這些角度」思考減碳議題

2019-09-24 13:41

? 人氣

位於德國、比利時交界的海德堡水泥廠,預計2030年前要減排30%,但要深度減排仍需進一步研發自製程中分離二氧化碳的技術。(尹俞歡攝)

位於德國、比利時交界的海德堡水泥廠,預計2030年前要減排30%,但要深度減排仍需進一步研發自製程中分離二氧化碳的技術。(尹俞歡攝)

在9月16日這一周造訪德國企業,每個人第一句問的都是:「你覺得禮拜五政府會公布什麼減碳方案?」

9月20日星期五,是全球氣候變遷大罷課、罷工的日子。大人們除了要「響應」由學生們發起的罷課行動,也要上街遊行。而環保意識高張的德國也不例外,全國各處至少舉行了480場遊行、估計有超過140萬人上街,是近年少見的全國性抗爭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人的不滿,來自於確定跳票的2020年減排承諾。位居全球第6大二氧化碳排放源的德國,原訂明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1990年減排4成,但由於政府遲未對燃油車祭出碳排管制、以及要求燃煤電廠退場,導致減排速度快不起來。儘管去年德國因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讓減排幅度達30%、已達成歐盟整體的2020減排目標,卻還離德國自己原訂目標有距離。

2019年2月15日,歐洲各國青年學子發起罷課遊行,要求政府面對氣候危機(美聯社)
歐洲各國青年學子發起罷課遊行,要求政府面對氣候危機。(資料照,美聯社)

「德國作為提出能源轉型的國家,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卻減不下來,真的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一同參訪德國重工業的德國記者對我抱怨。

面對民怨逐漸升高,梅克爾政府在今年5月組成氣候內閣,要為加速減排擬出具體方案。上周五(20日),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正式公布500億歐元的氣候行動計畫,除了要針對交通及建築部門的碳排放收取碳價(carbon price),也要加徵國內航班燃油附加費、貨車過路費;另一邊則要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汽車、及調降鐵路票價等。

2019年5月30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受邀至美國哈佛大學為畢業生演講。(美聯社)
面對民怨逐漸升高,德國總理梅克爾(見圖)政府在今年5月組成氣候內閣,要為加速減排擬出具體方案。(資料照,美聯社)

課徵「碳稅」成課題 化學、鋼鐵及水泥產業陷兩難

由於去年法國課徵燃料稅引爆黃背心運動,讓德國社會在這波關於碳稅的討論中,特別關注課徵碳稅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而對於排碳量大的化學、鋼鐵及水泥產業而言,各種稅費都可能影響生產成本、終端消費品售價、以及產品跨國競爭的能力等,也讓他們因此格外關注減碳政策走向。

儘管減碳在歐洲各國已成必然課題,在一場水泥、鋼鐵及化學產業協會與記者的座談會中,業者多坦言,跨出歐洲之外,解決氣候問題,仍不是國際間的產業共識,這讓他們面對國內減碳及國際價格壓力的兩難。

法國「黃背心」運動參與者幾乎全是白人,形成另一種族歧視問題(AP)
由於去年法國課徵燃料稅引爆黃背心運動,讓德國社會在這波關於碳稅的討論中,特別關注課徵碳稅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圖為法國「黃背心」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以近年全球競爭劇烈的鋼鐵業為例,德國鋼鐵製造者協會(Wirtschaftsvereinigung Stahl)總監馬汀.索林傑(Martin Theuringer)說,儘管對抗氣候變遷已普遍是歐洲鋼鐵業者的首要任務(first on agenda),但類似議題在OPEC的產業會議中,卻總是被排在全球產量過剩及關稅議題之後。他指出,鋼鐵業面臨全球市場競爭,若在德國還面臨更嚴格的排放限制,則屆時業者光是忙著張羅購買排放配額都來不及,不會有額外預算拿來投資新的低碳製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