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場》氣候變遷議題正夯!德國重工業從「這些角度」思考減碳議題

2019-09-24 13:41

? 人氣

位於德國、比利時交界的海德堡水泥廠,預計2030年前要減排30%,但要深度減排仍需進一步研發自製程中分離二氧化碳的技術。(尹俞歡攝)

位於德國、比利時交界的海德堡水泥廠,預計2030年前要減排30%,但要深度減排仍需進一步研發自製程中分離二氧化碳的技術。(尹俞歡攝)

在9月16日這一周造訪德國企業,每個人第一句問的都是:「你覺得禮拜五政府會公布什麼減碳方案?」

9月20日星期五,是全球氣候變遷大罷課、罷工的日子。大人們除了要「響應」由學生們發起的罷課行動,也要上街遊行。而環保意識高張的德國也不例外,全國各處至少舉行了480場遊行、估計有超過140萬人上街,是近年少見的全國性抗爭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人的不滿,來自於確定跳票的2020年減排承諾。位居全球第6大二氧化碳排放源的德國,原訂明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1990年減排4成,但由於政府遲未對燃油車祭出碳排管制、以及要求燃煤電廠退場,導致減排速度快不起來。儘管去年德國因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讓減排幅度達30%、已達成歐盟整體的2020減排目標,卻還離德國自己原訂目標有距離。

2019年2月15日,歐洲各國青年學子發起罷課遊行,要求政府面對氣候危機(美聯社)
歐洲各國青年學子發起罷課遊行,要求政府面對氣候危機。(資料照,美聯社)

「德國作為提出能源轉型的國家,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卻減不下來,真的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一同參訪德國重工業的德國記者對我抱怨。

面對民怨逐漸升高,梅克爾政府在今年5月組成氣候內閣,要為加速減排擬出具體方案。上周五(20日),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正式公布500億歐元的氣候行動計畫,除了要針對交通及建築部門的碳排放收取碳價(carbon price),也要加徵國內航班燃油附加費、貨車過路費;另一邊則要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汽車、及調降鐵路票價等。

2019年5月30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受邀至美國哈佛大學為畢業生演講。(美聯社)
面對民怨逐漸升高,德國總理梅克爾(見圖)政府在今年5月組成氣候內閣,要為加速減排擬出具體方案。(資料照,美聯社)

課徵「碳稅」成課題 化學、鋼鐵及水泥產業陷兩難

由於去年法國課徵燃料稅引爆黃背心運動,讓德國社會在這波關於碳稅的討論中,特別關注課徵碳稅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而對於排碳量大的化學、鋼鐵及水泥產業而言,各種稅費都可能影響生產成本、終端消費品售價、以及產品跨國競爭的能力等,也讓他們因此格外關注減碳政策走向。

儘管減碳在歐洲各國已成必然課題,在一場水泥、鋼鐵及化學產業協會與記者的座談會中,業者多坦言,跨出歐洲之外,解決氣候問題,仍不是國際間的產業共識,這讓他們面對國內減碳及國際價格壓力的兩難。

法國「黃背心」運動參與者幾乎全是白人,形成另一種族歧視問題(AP)
由於去年法國課徵燃料稅引爆黃背心運動,讓德國社會在這波關於碳稅的討論中,特別關注課徵碳稅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圖為法國「黃背心」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以近年全球競爭劇烈的鋼鐵業為例,德國鋼鐵製造者協會(Wirtschaftsvereinigung Stahl)總監馬汀.索林傑(Martin Theuringer)說,儘管對抗氣候變遷已普遍是歐洲鋼鐵業者的首要任務(first on agenda),但類似議題在OPEC的產業會議中,卻總是被排在全球產量過剩及關稅議題之後。他指出,鋼鐵業面臨全球市場競爭,若在德國還面臨更嚴格的排放限制,則屆時業者光是忙著張羅購買排放配額都來不及,不會有額外預算拿來投資新的低碳製程。

索林傑認為,政府應透過適度補貼低碳產品、或對含碳進口品課以關稅等方式,提高國內產業減碳的誘因,也避免業者因減碳而失去競爭力。

電要從哪裡來?業者盼政府提供更多再生能源

而近年為了因應歐洲碳排放配額限制而戮力減碳的業者,也要求政府必須提供更多再生能源,以導入更多深度減碳的製程。

以化學業為例,現行輕油裂解或製氫過程,會在製程及燃燒燃料以產生高溫的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目前輕油裂解過程所需的高溫,多透過天然氣或生質能(biomass)燃燒而來,若要減排,業者除了可以使用替代原料製氫,也計畫將製造高溫所需的能量改由再生能源供應。

德國化學產業協會(VCI)能源、氣候及資源主任約爾格.霍特梅(Jorg Rothermel)指出,若全德化學業要在2050年達成零排放目標,則屆時光是化學業1年將需要6000億度的電,等於目前德國全年的用電量,「這些電要從哪裡來,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製程使用1200度高爐的鋼鐵業,也面臨類似困境。索林傑指出,若將所有德國鋼鐵業者的高爐所需的熱能都改用再生能源供應,則未來1年可能需要1000億度電才夠。「就算我們可以克服技術挑戰,但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就無法真正轉型,」索林傑說。

建設 建商 營建工程 鋼 鐵 工業 煉鋼 不鏽鋼 工廠 水泥(取自JAHuddleston@pixabay/CC0)
製程使用1200度高爐的鋼鐵業,也面臨類似困境。示意圖。(資料照,取自JAHuddleston@pixabay)

霍特梅直言,要降低產業排碳放量,則政府首要先確保能供應足量的再生能源、而且價格還要夠有競爭力,才不至於讓業者因使用再生能源導致成本大漲。

此外,業者也點名政府要提供更友善的研發環境,針對新製程、新技術提供更多國家級的補助。德國水泥產業協會(VDZ)政治及經濟事務主任曼努.莫爾(Manuel Mohr)認為,水泥業就算全面使用替代性熟料、或用生質能產熱供應製程,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碳捕捉或碳儲存等減碳方式,此時政府可透過專案補助業者的低碳設備資本支出,也應該要建立碳循環利用的經濟誘因等。

德國產業面對「氣候變遷議題」與台灣大不同!

綜觀整場產業座談,各行業的代表及工會成員,面對外界加諸於他們身上的減碳責任,仍多強調「不能只靠我們」,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補助及支持,也抱怨再生能源量不夠、成本太高等。但和台灣產業大老們不同的是,在場沒有一人脫口希望政府再重啟核電廠。

「我們想知道接下來的電從哪來,」霍特梅強調:「我不反對能源轉型,但我們想要知道能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周五梅克爾政府公布新版氣候政策後,環團及學者批評,梅克爾政府的碳定價過低,無法誘導企業投資更多低碳技術;而另一邊產業提出的減碳研發及稅賦補助訴求,也沒有出現在這波方案中。

而德國業者儘管對政策多所抱怨和要求,但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質疑和討論多不是存於「要不要做」,而是「怎麼做」之上。相較於近2周面對氣候變遷議題近乎全然「噤聲」的台灣企業,德國產業面對這個攸關下一代生存的議題,儘管稱不上勇於承擔或有決心,但仍顯得負責許多。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