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調漲基本工資之喜與憂,企業別再賺廉價勞工利潤

2016-09-09 12:25

? 人氣

基本工資調漲5%,百萬勞工受惠,但企業界則認為難以承受。(顏麟宇攝)

基本工資調漲5%,百萬勞工受惠,但企業界則認為難以承受。(顏麟宇攝)

經過5個多小時的激烈討論,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調漲5%的基本工資,高於原先預期;對勞工而言,堪稱一份意外的「中秋嘉禮」。但觀察整個決策過程到最後企業界的反應,卻讓人覺得「憂喜相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調漲基本工資,讓原本月薪20008元調高至21,009元,預估會有162萬多名勞工受惠;時薪由120元先調到126元,明年元旦再調到133元,預估會有39萬人受惠。從勞工面看當然百分之百是受惠,雖然距離勞團期待的26000元的目標價還有相當的距離,但5%調幅還是「不無小補」。但從企業雇主觀點看則是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依照工總估計,國內企業每年成本增加233億元。

對基本工資問題,學界一直有不同看法;訂太低,對勞工保障不足,缺乏訂基本工資的基本意義;訂太高,有些企業承受不住關廠倒閉還是次要問題,主要是勞動市場上所謂的「邊際勞工」將因此被掃出市場,反而造成失業率上升;最極端的自由派學者則根本視基本工資是無謂的干預市場,認為不必訂基本工資。

去年美國幾個主要大城市都大幅調高基本工資,之後美國經濟學家 David Neumark在舊金山 FED 官網發表了一篇研究,指出加薪意味著成本暴漲,會使雇主減少工作機會,從事低技術性工作的勞工首當其衝,因此加薪實際上受惠的是薪資所得較高的員工,對於幫助收入較低的勞工及其家庭脫離貧困收效甚微。

但反對此論者則認為西雅圖3年前調高基本工資2倍,結果並未出現失業潮,反而是美國各都市中成長率最快的地區,因此調高基本工資會造成失業率增加的傳統經濟學是錯的。惟此說又再度被打臉,指稱西雅圖的經濟與產業情況的特色讓其保有高成長,其它地區未必如此。

類似經濟學界的爭議大概永遠不會有定論,不過,現實世界則是大部份國家都已訂定基本工資,且訂定幅度都在平均工資的45-50%以上。以台灣目前受雇員工(包括工業與服務業)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已達39151元而言,基本工資調漲後大概是平均薪資的53%,這個數字並不算太高。

但最終結果台灣是會如西雅圖一樣不受調高基本工資影響,失業率不漲、繼續成長,還是如傳統經濟學認為的會導致失業增加,就該回頭看台灣本身的條件。

坦白說,如果台灣正處於經濟繁榮期,企業投資多、到處缺人、搶人,調高基本工資的衝擊其實可輕易被吸收消化,不會反應在市場上。但以台灣目前經濟弱勢,才從衰退中走出來;民間投資亦奄奄一息的情況下,調高5%的基本工資,是會對勞動市場產生相當的壓力,影響如何、衝擊多大,企業與產業是否能很快吸收化解其影響,只能看未來失業率變化情況,政府是該盯著看且準備因應方案。而企業界也該體認與了解,別再一味從「廉價勞工」身上設法柞出利潤,那個時代己過去;對勞工而言─主要是邊際勞工,短期的衝擊是值得觀察注意。

而除了勞動市場未來的變化之外,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是工商團體(可視為企業界代表)與民進黨政府之間的關係。原本已因7天休假、一例一休等問題與政府「翻臉」,宣布拒絕與政府及勞方進行任何協商的7大工商團體,這次在勞動部、經濟部等部會「威脅利誘、好說歹說」的攻勢下,2名資方代表進場,但該注意的是最重要的工總拒絕與會,而進場的商總則在會後說「被耍了」,以後不再參與協商,原本協商談好的3%調幅變5%,勞動部更在會中提7%。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與工商團體之間一直有爭執,企業界對新政府不論是兩岸政策、能源政策、再到環保與勞工等政策,一直有很深的疑慮。再經過基本工資事件後,雙方互信接近崩盤。政府固然不能亦不該讓企業界予取予求,因為企業界利益至上的立場不會改變,但搞到互信崩盤,業界對投資環境出現更強烈的負面評價,也絕非好事。民間投資減少,最後終究會反應在經濟與就業市場上。政府與企業界如果長此無法建立互相,對經濟當是負面影響─最後是政府沒有經濟政績、企業賺不到錢,雙方該多想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