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新的身法與心法:《迷茫時代的明白人》選摘(2)

2016-09-07 05:40

? 人氣

工業化時代,用龐大的知識體系,讓每一個人進入了一個細碎的分工的角落,讓那麼多人擠擠插插地生活在一個都市群落當中,每一個人都被迫變得扁平化。(圖/love_sun@Pixabay)

工業化時代,用龐大的知識體系,讓每一個人進入了一個細碎的分工的角落,讓那麼多人擠擠插插地生活在一個都市群落當中,每一個人都被迫變得扁平化。(圖/love_sun@Pixabay)

微創新身法之一:轉身

第一種身法叫轉身,從哪兒轉到哪兒?從實轉到虛,從傳統的產品經濟轉到現在的體驗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個人微創新一定要針對體驗經濟呢?因為如果玩產品經濟,你在產品的性能、數量或公司的規模上是比不過大公司的,那就是雞蛋碰石頭。體驗世界就不一樣了,體驗世界有兩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就是取之不盡,無邊無沿。比方說日本汽車當年為什麼能殺進美國汽車市場?它憑的就是一個杯托的設計。現在的汽車上都有杯托,這就是日本人發明的。你說這東西有多少高科技?沒有,但是它在體驗世界中特別重要。想像一下,你一個人開車的時候,停車買了一杯熱呼呼的咖啡,上車之後一口喝不完,放在副駕駛位上又怕灑了。這時候,如果你的車裡有一個地方能把它穩住,是不是很方便?這對於福特、克萊斯勒那些大公司來講根本算不上技術,但是從體驗的角度來看,卻是對車內空間的體貼運用。日本汽車當年就是靠這麼一個小小的杯托,殺進了美國市場。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微創新案例。

網上有個段子。男人和女人談戀愛的時候,「若她涉世未深,你就帶她閱盡人間繁華;若她心已滄桑,你就帶她去坐旋轉木馬」。女對男版是,「若他情竇初開,你就寬衣解帶;若他已閱人無數,你就爐邊灶台」。你看,只要他是人,不管這個人處於哪種狀態,你都可以找到他體驗當中最稀缺的那一點。

有部電影叫「北京遇上西雅圖」,我覺得最精彩的一句影評就是:「女主角先遇到一個包養她的大款,然後遇到一個願意每天給她跑幾里路買油條和豆漿的人,她就會愛上後一個男人。可是如果她原來的老公屁本事沒有,也掙不到錢,只會每天給她去買油條豆漿,這個時候突然遇到一個大款,給她一堆名牌的包包,那愛情的結局就會發生改變。」

這個結論好像很殘酷,但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不知足,人性就是在追尋各種各樣全新的體驗。這也是體驗經濟給大家帶來的機會。

體驗經濟還有第二個特徵,那就是全新的體驗創新是問不出來的。這是老大們搞不定,而小傢伙們容易發現的。那些大公司、大組織,有的是錢找市場調查公司做調研,來調查市場上的新需求。可是,當你往體驗經濟裡越走越深,就會發現大公司那一套玩不轉了。沒有汽車的時候,大家都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沒有人知道要用汽車;賈伯斯不發明iPhone,誰知道自己想要一台iPhone?

真正的需求不要看他怎麼說,所以,金錯刀有一句話:「需求這個事兒,不要聽他的嘴,要看他的腿,他說什麼不重要,往哪兒跑才重要。」

我在電視界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有趣的事。原來統計電視的收視率,用的是日記卡法,就是給每個樣本戶發一個小本,你看了什麼電視節目就記下來,然後電視臺收集起來,以此統計電視欄目的收視率。後來技術進步了,就改用收視記錄儀統計,就是在你家電視機上安一個東西,然後它自動回饋給後臺資料。可是這兩種統計方法得到的結論截然相反,為什麼?因為很多觀眾在填記錄卡的時候,他總想:那些名牌欄目,比如「經濟半小時」、「對話」、「新聞調查」都應該看,於是他就寫上了,但實際上沒看。更換了調查方法之後,很多名牌欄目的收視率就突然下降了。這就證明了:不要信他的嘴,要看他的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