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何以美國感謝蔣中正?

2019-08-18 07:20

? 人氣

那麼為什麼英國如此不屑提及蔣中正?因為20世紀存在的鬥爭,並不只是同盟國與軸心國、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鬥爭而已。美國與英國對於自由世界究竟該由誰來領導,同樣也存在著激烈的爭端。而蔣中正在美英的爭端中,又選擇了與美國站在一起,導致大英帝國的時代提早走入歷史,這是英國對中華民國不諒解的真正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稱蔣中正為美國亞洲秩序的頭號奠基人,其實是一點都沒有問題的。而且為了讓美國主導戰後亞洲,蔣中正付出的代價可謂是不少。至少對於翁山、蘇卡諾以及尼赫魯等反西方的亞洲民族主義者來說,中華民國徹底被打成了「西方帝國主義」的走狗。也難怪二戰結束後,由他們建立的緬甸、印尼以及印度等新興獨立國家都靠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一個繼續承認中華民國的。

 

其實在國民黨內,始終存在著主張國共合作的左派與期待中日合作的右派「大亞洲主義」者。尤其在清除出左派後,右翼保守實力甚囂塵上,讓蔣中正執行親美政策也遭遇到許多阻礙。尤其被視為孫中山正統繼承人的汪精衛投效日本,對重慶的打擊更是難以用言語形容。(作者提供)
其實在國民黨內,始終存在著主張國共合作的左派與期待中日合作的右派「大亞洲主義」者。尤其在清除出左派後,右翼保守實力甚囂塵上,讓蔣中正執行親美政策也遭遇到許多阻礙。尤其被視為孫中山正統繼承人的汪精衛投效日本,對重慶的打擊更是難以用言語形容。(作者提供)

 

國民黨的「大亞洲主義」

可蔣中正領導中國抗日、反共,壓力的來源還不是只有日本、共產黨以及這些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者而已。即便是在中國,甚至於國民政府與中國國民黨的內部也存在著反對他與美國合作的力量。因為提倡「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把「西方帝國主義」從亞洲驅逐出去的思維,最早就來自於孫中山先生1924年發表的《神戶演說》。

若從孫中山先生晚年「聯俄容共」,又提出「大亞洲主義」的思想來看,蔣中正後來抵禦日本軍國主義與反抗共產主義的鬥爭,未必符合孫中山的意志。也難怪無論是1940年成立的汪精衛政權,還是從毛澤東時代到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都以正統的「孫中山繼承人」自居。即便是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中正領導的抗戰陣營內對他路線不滿的也是大有人在。

大家都知道,抗戰期間總共有67名國民黨籍的高級將領投效汪精衛政權。由於這些國民黨將領,絕大多數出身西北軍、東北軍以及晉綏軍等地方部隊,人們普遍將他們投敵的動機,歸因於受到中央軍排擠,或者是遭到日軍與共軍夾擊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政治手段。反正無論如何,都認為這些將領純粹是基於保存實力或求生存的現實主義考量投敵的。

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到,有將近2/3國民黨將領投靠日軍的時間點,正是發生在1941年12月到1943年11月這段將近兩年的時間內。此刻美國已經參加對日作戰,從常理判斷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失敗的機會很大,可是仍然有孫良誠、吳化文、王勁哉、孫殿英與龐炳勳等知名將領投入和平建國軍的懷抱,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是否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選擇接受汪政權改編的時候,正好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勢如破竹的時候。直到1943年11月,美軍陸戰隊在塔拉瓦戰役中取得勝利,盟軍於太平洋戰場上轉守為攻,日本失敗已經成為既定現實之後,國民黨軍隊大舉叛變的情況才獲得有效舒緩。從這點來看,稱呼他們為「機會主義者」似乎並不過分。而且當中還有不少將領,確實是因為兵敗被俘才歸順汪精衛政權。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8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