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偉觀點: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我正在「董橋」

2019-07-21 06:20

? 人氣

知名作家董橋。(資料照,印刻出版社提供)

知名作家董橋。(資料照,印刻出版社提供)

董橋是人名,但私心以為董先生的名字更適合作動詞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維基百科是這麼寫的:「董橋(1942年-),原名董存爵,福建泉州晉江人,印尼華僑,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曾任「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香港美國新聞處編輯,英國廣播公司節目製作,「讀者文摘」中文版總編輯,香港公開大學中國語文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組主任,《明報月刊》與《明報》總編輯等職。2003年6月起任壹傳媒董事,為香港《蘋果日報》社長,2014年4月退休。」

但我是這麼認識董先生的,傅月庵蠹魚頭評註:

「1980年的董橋,識者僅知他是《明報月刊》總編輯,能寫愛讀,筆自不凡。30年過後,此橋大矣,跨架兩岸三地,儼然散文一大家。董橋先生筆下有魔,點撇成情,自言遺少,實則明清文人不絕如縷之脈末也。董先生能寫且勤寫,作品多有,兩岸三地一大群董迷,常時高喊:『你一定要讀董橋!』喊得董先生直稱怕了怕了。」

董先生早期在台灣出了四本書:《另外一種心情》(1980年,遠景出版社)、《這一代的事》(1986年,圓神出版社)、《跟中國的夢賽跑》(1987年,圓神出版社)、《辯證法的黃昏》(1988年,合志文化出版社)。聽說當年書在台灣出版,是怕在香港出版賣不出去!但時光流轉,董先生的書,可以說是書市的績優股,有價有量,流動性好,要買買得到,要賣賣得掉,成交價從台幣幾百到數千元不等。要是有人想編台灣舊書指數,這幾本書一定會是成分股!

作者的藏書,圖左為《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圖中為《小風景》、圖右為《雙城雜筆》。(作者許育偉提供)
作者藏書。圖左為《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圖中為《小風景》、圖右為《雙城雜筆》。(作者許育偉提供)

最難找的三本書,都是在香港出版的:《雙城雜筆》(1977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1982年,素葉出版社)、《小風景》(2003年,牛津出版社)。小風景先出大開本,後出小開本,少見的是大開本,戲稱「大風景」。看著這三本書妥貼地站在書架上,成就感、滿足感、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本以為對董先生的著作瞭如指掌,本以為漫漫長路已到盡頭,最近才發現還有四本譯作,鳳毛麟角,更加難找:《麻雀不抛碎紙》(1972年,長春社)、《再見延安》(1975年,文藝書屋)、《凱塞琳.安.泡特》(1976年,今日世界出版社)、《約翰.斯坦培克》(1977年,今日世界出版社)。缺了這四本,現在只能降格為「二號鐵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幾本書相當罕見,看到的都喜歡,帶不帶得要看決心。書少見,價錢本就不低,都妄想回檔再接,但漲勢早己確立,多少根漲停板了,還是開高走高,看回不回,在銀行當了多年的交易員,這種牛市還真沒見過,技術分析的書碰上董先生的書,可以直接丟垃圾桶了。

過去四十年,董先生在兩岸三地出版約40本書,各種版本加起來,不知是否超過100本!目前只聽說香港頭號書蟲林冠中有大全套,但其實有很多低調董迷,臥虎藏龍,實力堅強,不可小覷。2018年11月香港新亞書店的舊書字畫拍賣,一本「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由董先生在此書出版時簽名贈送給當時明報編輯的黃俊東先生,36年前出版的書,薄薄175頁,成交價(連佣金)港幣55,200元,完全是軋空行情,可見市場上瘋董先生的大有人在!

有人說「你一定要讀董橋」,有人說「你一定要少讀董橋」,有人說「你不一定要看董橋」,有人說「董橋到底值不值得看」。能引起多方論戰,主角本身就是一個話題。所以,推薦「要讀」,評論「少讀」,懷疑「要不要讀」,建議「不要讀」董橋的人一定都讀過董橋,想了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人也一定要讀董橋,結論就是大家都讀過董橋!

剛開始讀董先生的文章,在讚嘆其遣詞用字功力之高的同時,隱隱約約覺得有點不踏實,董先生筆下古書尋訪,字畫賞玩,鴻儒往來的歲月太清高太飄渺離我太遠,直到後來讀到《憶往的憶往》(收錄於董夫人的《英倫憶往》),《父親加女兒等於回憶》(收錄於《董橋七十》),和《給女兒的信》(收錄於《這一代的事》),對董先生的印象才從舊時月色腳不著地拉回到兒女情長有血有肉。明月清風的董先生也是人夫人父的董先生,既出世又入世。出世的是「長劍一杯酒,高樓萬里心」的清氣,入世的是在又腥又羶的蘋果日報,游刃有餘。那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董先生說:「我扎扎實實用功了幾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幾十年,我計計較較衡量了每一個字,我沒有辜負簽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老派文人認真負責,除了尊敬還是尊敬。大部份人天生向前看,那是趨勢導向,少部份人喜歡向後看,那是以古鑑今,「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態度正確,往前是從向後開始。

作者收藏之董橋書法作品。(作者許育偉提供)
作者收藏之董橋書法作品。(作者許育偉提供)

蘇富比2017年4月為董先生在香港辦了一次展覽,展出其書法、手稿、和其它文人往來書信,及歷年收藏,有字畫,有藏書票,有西洋老書。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董先生的書法,原本對書法一竅不通的我,一看就愛上。董先生不以書法家自居,謙稱不過是每日習作罷了。但書讀得多的文人,寫字一定漂亮,看得不是懸腕運筆的技巧,而是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的氣度,是一種氛圍,一個年代,高士煮茗,洗硯磨墨,不談中美貿易,無關恆生指數,我在這裡找到了心靈的寧静。展覽期間正是我轉換工作的交接期,展場和工作地點只隔了一座香港公園,每天早早用完中餐,告別公園內伴我11年的花草魚鳥龜,直奔蘇富比,展場背景音樂選得真好,是江美琪的「我多麼羨慕你」,是啊,董先生多麼令人羨慕,聽遍了天寶遺事,說動了文玩字畫,讀通了中西名著,寫活了枯燥時事。那麼大學問,那麼好文章。一枝健筆,穿越古今,旁徵博引,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展覽同時出版新書《讀書便佳》,並有簽書會,身為「二號鐵粉」,此一活動怎可錯過!當天現場萬人空巷,隊伍從五樓排到一樓,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董先生風采,先生台上侃侃而談,我在台下如沐春風。每人限簽三本書,我全家動員,拉著行李箱,排了兩次隊,共簽了十七本書,滿載而歸。其中有一本是董夫人康藍的《英倫憶往》,(董夫人本名梁康藍,和董先生是成功大學外文系的班對),牛津出版社總編輯林道群(未曾相識,但心懷感謝!)眼尖心善,在我要離開時派人把我叫住,我一頭霧水,來人問我願不願意也讓董夫人在旁簽名,此一難得機會有人會說不的嗎?董先生和董夫人的簽名並排,如獲至寶,喜出望外!聽說董夫人已很久不幫人簽名了,真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作者收藏之董橋字畫作品。(作者許育偉提供)
作者收藏之董橋字畫作品。(作者許育偉提供)

離開香港,落腳新加坡,却一直心繫董先生的書法。記得董先生在《養字》一文中提及「南洋畫店」曾替董先生的大哥董沅及四哥董樵開書法展,董先生也助陣。之前一直以為「南洋」是地名,以為董先生曾在東南亞辦過書法展,也逛過新加坡的書店畫廊聚集地「百勝樓」(BrasBasahComplex),但沒人聽過董先生。某天午後獅城漫步,又晃到了百勝樓,路過一家小店,抬頭一望,「南洋畫店」四個大字赫然出現,原來「南洋」是店名!進門一問,正是多年前替董先生辦展的店,老板賴先生當場拿出董先生的最新墨寶,一飽眼福之餘,當場請了一幅回家,從此書房滿室清香。掛上董先生書法算不上是一種收藏,其實是一種心情,憧憬能在喧囂繁華當中,擁有自己的淨土。

因董先生而愛上了「看」書法,還不到「寫」書法的境界。讀到董先生的書法淵源是何紹基和臺靜農,何紹基的書法又受顏真卿的影響,臺靜農的字也有倪元璐的影子。為了看懂董先生的書法,我買了這些大家的字帖回家研究,雖還是看不出門道,但似乎看出了感覺。董先生見多識廣且身體力行,書房滿是名家大作,欣賞把玩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而「近墨者黑」,加上每日臨池不輟,一甲子內力鑄成「董體」,有隸有楷有行但不草,以何紹基為底,融入百家之長,裡有古人更有自己,字字精神飽滿,氣韻生動,在不認識董先生的人眼中,外顯的是硬功夫,在認識董先生的人眼中,內歛的是軟實力。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董先生,是在潘敦的松蔭藝廊,董先生的書法展,我特地從新加坡飛台北,為的是一種心情,是懷古也是古懷;圖的是一絲清靜,能淨心也能心淨。從沒想過能和董先生說上話,潘敦熱情引薦,我一時緊張,閒話兩句,不知所云,握手照相,匆匆退場。拿書請董先生簽名時,董先生很客氣地問了小名,很大方地簽了上款。我收藏的簽名書都只簽了董橋兩字,但這次的書上款題了我的名字,要好好保存。

愛書人都喜歡文學散步,走一遍文人走過的路,也許自己也能文思泉湧。是時候去一趟成功大學了,我想第四宿舍,四十三教室和小禮堂的舊址應該還在。在外文系教室外的樹下坐坐,校園走走,感受那份情懷,不期待在「蘋果樹下」,若能擠出幾篇「我的筆記」,也是值得的。入了這門」董學」,應了這股」董流」,開始認識金融圈外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了解多面相的自己,開始人生無限的可能。曾經汲汲於圈內事而不知圈外之大千世界,現在才領悟到限制住自己的都是想法,不是環境。有好的信念,自然會吸引好事發生,創造自己的實相。因為愛看書,最愛看董橋書,「董」得生活,搭「橋」擴展,放下執著,放慢腳步,人生越來越好玩囉!「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我最愛這句話,此境界董先生早已遠遠超過,我努力追趕。

I am「董橋ing」!!

*作者從業金融業。步入中年,開始斜槓,跟隨衝動,遊戲人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