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50萬港人上街、快閃占領立法會「慶祝」回歸22周年

2019-07-04 15:00

? 人氣

在七一回歸紀念日,香港人以占領立法會的港版太陽花「慶祝」。(AP)

在七一回歸紀念日,香港人以占領立法會的港版太陽花「慶祝」。(AP)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逃犯條例》草案(民間稱「送中條例」),觸發兩百萬香港市民上街抗議,打破香港歷來遊行示威人數紀錄。七月一日適逢香港回歸二十二周年,又有五十多萬示威者參加大遊行,還發生部分群眾撞破立法會大樓玻璃,並於晚間進入、短暫占領立法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鄭創歷任特首最低評分紀錄

鑑於近日「反送中」風波,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在六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的調查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評分僅為三十二.八分,較兩星期前急跌十.五分,支持率只有二三%,反對率則是六七%,民望淨值跌至負四四%,成為歷任特首評分中的最低紀錄。

在梁振英年代,先後出現二○一二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和一四年爭取民主和普選的「雨傘運動」,但規模都不及這次「反送中運動」。可見民怨加深,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將更困難,今年七月一日更發展成短暫占領立法會,就如同台灣太陽花運動。在此,不妨把雨傘運動和反送中運動做一對比,同時預示香港的政治前景。

這次「反送中運動」出現多個新現象,例如:

一、沒有主要組織者。在雨傘運動(亦稱佔中運動,即佔領香港中環商業區)期間,「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學民思潮、學聯等是站在前台的組織者。但這次反送中運動,參與者多是懷著同一目標而自發參與的,並沒有主要的、明顯的、公開的組織者。在這樣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中不多見,反映市民大眾對送中條例極度不滿。

二、雨傘運動抗爭方式比較傳統,組織者通過自身號召和傳媒管道,動員和引導參與者行動;但這次反送中運動參與者更多運用網路軟體Telegram做為主要聯繫方式。

Telegram讓反送中串連力強過傘運

據悉,這是香港首次在社會運動中應用Telegram,以至港府一時間無所適從,既不能完全禁絕(因為伺服器不在香港),也因為如果完全禁絕,官方將無法知悉參與者動向。

Telegram的威力在於它的連結方式更快和更廣泛,可以產生幾何級數的效應。參與者即使同場,也不會直接談話,而是通過Telegram溝通。據聞,在反送中運動至少有五萬人是Telegram的活躍使用者,再通過他們「開枝散葉」,動員能力已非雨傘運動所能及了。

三、雨傘運動組織者雖然有其號召力,但畢竟在群眾運動中未必能號令天下,總有不同意見。所以在雨傘運動後來已出現「拆大台」的聲音,不要組織者的指揮,即「沒有大佬」的文化。這次反送中運動中,沒有大台、沒有大佬的訴求和文化更加凸顯,以至港府即使願意與民眾對話,也遇到「群龍不知誰是首」的惘然。

四、在雨傘運動中,組織者和參與者都遇上或進或退的決策困難,到底什麼時候應該暫緩行動(即減少對政府的壓力,創造回旋空間,俗稱見好就收)?什麼時候應該堅持下去?經常出現爭論。

但這種情況在反送中運動卻不多見。發動和參與行動的人彷彿很有默契,一下子就集體行動,但有需要時又很快撤退。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暫時撤回修法,但香港的反送中抗議聲浪依舊沒有完全消退。(美聯社)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暫時撤回修法,但香港的反送中抗議聲浪依舊沒有完全消退。(美聯社)

例如兩次包圍警察總部,人多勢眾時繼續包圍,到凌晨三時後,大部分人都撤離現場。又如包圍立法會,參與者分兩個時段撤離,一是凌晨零時,即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申請集會的結束時間;二是凌晨四時,因為警方可藉「恢復交通秩序」採取行動,抗爭者在四時前撤退,不會授之以柄。

七月一日晚上的情況更為典型,抗爭者湧進立法會大樓,警方本來守在玻璃門後,但一下子全部退卻,有點像「引蛇出洞、請君入甕」之計。抗爭者留守立法會直到凌晨十二點,警方出動清場,抗爭者馬上撤退;有四位抗爭者不願退場,被一百多人合力護送和抬走。抗爭者說「一個也不能少」,保留實力,抗爭到底。想起來有點像中共起家時的戰術: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台灣人開始對港人能感同身受

更重要的是,抗爭者有兩次包圍稅務大樓和入境處大樓,被指「擾民」;其後,若干抗爭者重返現場,鞠躬道歉,旨在爭取市民理解他們的訴求。這些都是雨傘運動期間不大重視的公關策略。

兩次運動的變化也包括台港互動,這一點筆者感受尤深。一三年,筆者前往台灣採訪時,曾問過台灣朋友對「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即中共對香港的手法可能有一天在台灣出現)的看法,台灣人明顯沒有切膚之痛。

但一六年總統選舉期間發生「周子瑜事件」,中國大陸對台壓力愈見明顯,台灣朋友的切膚之痛愈見強烈。隨後中國大陸對蔡英文政府的壓力加劇,更令台灣人反感。

由此觀之,台灣人士對反送中運動的關注,遠比雨傘運動期間更甚。雨傘運動頂多讓較多台灣年輕人感到憂戚相關;但這次反送中運動,讓更多台灣人感到切身利益可能受損,加上「李明哲事件」震盪仍在,台灣人士對香港的關注已逐漸向唇亡齒寒的階段發展。

不久前,台灣十萬民眾「反紅媒」和各類同期反送中活動,參加者也明顯增加。況且台灣正值新一屆總統選舉的準備工作,蔡英文承接林鄭月娥送來的「大禮」,藉著反送中而人氣急升,有意參選的國民黨人也不得不做強硬表態,這些都是港府造成的「加密效應」──加深台灣和香港密切關係的效應。

此外,雨傘運動雖然令國際關注,但關注程度遠遠不及這次反送中運動。理由很簡單,雨傘運動不涉及外國人在香港的安全,但送中條例卻令所有在香港或路經香港的外國人也蒙上心理陰影;即使被牽連的機會不高,但畢竟存在。

送中條例是北京制約國際的白手套

其實外交界人士相信,送中條例與中美角力有關。比利時、瑞典和加拿大先後應美國要求,扣留若干中國大陸人士並交給美國,成為美國制約中共的「白手套」。所以北京也要製造自己的白手套,港府就利用港人在台灣被殺的命案,推出《逃犯條例》,乘機滲入覆蓋所有外國人的內容,實質是完成北京的白手套任務,但卻自動把香港問題國際化。

當台灣表示不會因為上述命案而接受《逃犯條例》的安排,以及外國商界紛紛反對之後,港府仍然不知進退,繼續硬推送中。抗爭者於是籌款在全球主要媒體上登廣告,不需半天已籌六百多萬港元(不排除有工商界在背後支持)。在香港,接近二十個國家的駐港使領館公開接受抗爭者請願,完全超出港府預期。

標語 撤回「逃犯條例」修法草案 20190616_香港「反送中」大遊行。(新新聞郭晉瑋攝)
6月16日,香港有200萬人上街,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特首林鄭月娥下台。(郭晉瑋攝)

其後,外國政府不得不順應本國商界要求而表態。當然,在外國政府眼中,這也是北京和港府送上的「厚禮」,他們素來只關心香港的經濟環境,不大關心香港政治,這次卻可透過「反送中」增加跟中共談判的籌碼,何樂而不為?

面對未來,有人希望北京和港府看到港人拚命反抗,也許會收回成命,逐步解開死結。但從種種跡象看來,情況並不樂觀。

首先,香港的主流民意非常清晰,提出五大訴求,包括撤回送中條例、林鄭月娥下台、否定港府加於抗爭者身上的「暴動」定性、釋放被捕人士、追究使用過分暴力的警方人士。

平心而論,如果官方願意消除民怨,逐步解結,可以從上述五大訴求中,選擇較容易操作的內容,一步步入手。但港府看來沒有這個意向──林鄭月娥有北京撐腰,不會下台;港府只願說「暫緩」,而不願撤回條例;港府要保護警隊士氣,也不會輕易處罰使用過分暴力的警員(除非民怨和反抗行動加劇)。諸如此類「理由」,都是托詞而已。

其次,外國(尤其是美國)在日本G20會議後,對中共壓力明顯減少;即使外國民間繼續關注香港,所起作用將會減弱。

習近平的「底線思維」不讓政改

還有北京經常強調習近平的「底線思維」,更不會放開香港的民主步伐。雨傘運動之後,北京早已封了大門,聲言不會重啟政改方案(註:特區首長及立法會普選),看來香港的民主路仍然漫長。這些都值得台灣人士關注,深入研究日後如何自強和自保之道。(本文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資深媒體人,專研中國大陸對港事務)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