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拿C嗎?

2019-07-01 05:40

? 人氣

當然,筆者所提到的「常態編班」,並沒有全然的不好;「能力分班」也不能完全地解決問題,而且後者處理不好,反倒造就學生之間更大的對立。因此,筆者認為,「跑班制度」能夠解決兩者的問題,也同時發揮兩者的優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學 教室(示意圖/koreacognex@pixabay)
小學 教室(示意圖/koreacognex@pixabay)

如果說,以國文、英文、數學作為目標,每一次開學前或開學第一週,可以先對學生做一次「安置性評量」(教學前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背景、性向及學習興趣,以因應學生之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學習歷程,施予適當的學習與輔導。),初步先將學生分為A、B、C三班,之後依照分班結果,開始進行跑班上課。不同程度的人就應該安排不同學習進度實施教學,依據他們的學習成果設計段考,段考的結果可做為下一學期(學年)編班的依據。每一個班並不一定是同年級的學生,也可以來自不同年級,剛好可以進行「混齡教學」,讓每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都可以得到應有的幫助。另外,如果分配到C班的學生,若效果仍不盡理想時,這時就可以安排「補救教學」。但筆者認為,此時的補救教學,才是更好地利用資源,而不是白天沒有學任何東西,晚上隨意的補救,這樣無助於孩子的學習。

教育部於民國101年修正發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其中有一項的規定是「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如果說將部分課程變成跑班制度,學生根本不需要比較,只需要了解自己在該班的學習情況,學生還是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精進自己的學習弱點。

筆者認為,跑班制度的建立,應該是有縝密的計畫、還有階段性的實行,筆者只是做一段初步的引導;但對於偏鄉學校來說,應該要優先嘗試,特別是減C的重點學校,因為學校在教師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學生數也不多時,比較容易在行政上做一些變動,他們是不需要跟著一般正常學校的進度走,反而要根據孩子不同的程度而安排課程,讓他慢慢學會所需之基本技能。筆者一再強調,這不應該只是體制外學校的事情,體制內的學校也要有所成長,因應不同的時代,而做調整。否則,當學生的學習差距愈來越大的時候,談再美好的教育理念,都是一場虛無飄渺的夢。

當今天,每個人的機會不再只是「齊頭式」的平等,而是「積極式」的平等,這才是教育應彰顯的價值。教改迄今二十五年,我們應該要讓學生的個別差異受到尊重,而不是讓一堆學生成了一群脫韁野馬、無所適從的孩子。如今,108課綱是美意,將學生做「素養」導向的學習,然而「素養」對學生來說,所蘊含的難度更大、深度更深、層次更多,如果在制度、課程等這些方面仍如此地僵化,能期望這樣的改革達到功效嗎?筆者是倍感存疑的。

對教育來說,教育的punchline是「適學生的性,找到學生的自我價值,進而成為一名自我實現者。」當今天,學生的學力不足得到改善,幫助他們找到一條自己的路,可以大步地前行,乃是成為一名老師最大的價值啊!

*作者為政治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