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畫房」不在台北,在竹之台的北邊:《名畫紀行》選摘(4)

2019-07-06 05:10

? 人氣

不過,身旁的兒子不耐煩地催我到別處去,三人邊聊邊散步,一路來到「清水觀音堂」,這座觀音堂經常出現在洋溢江戶情趣的浮世繪,小巧卻古色古香。兒子對供香客漱口、淨手的「手水舍」特感興趣,不斷舀水喝,我怕他喝壞肚子,趕緊帶走。走到「西鄉隆盛銅像」,講了些明治功臣的故事,告訴他銅像的臉部是雕塑家高村光雲所做,傳聞當時隆盛已過世又找不到照片,只好以弟弟西鄉從道和表弟大山巖兩人的容貌合成,那並不是西鄉隆盛真實的面貌,他有聽沒有進去,竟回我一句:「我希望家裡也養一條像他牽的那種狗,我每天都要帶狗去散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午餐過後兵分兩路,母親和兒子到愛去的阿美橫町,我連跑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都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分為本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表慶館,收藏品豐富,透過展品能夠了解日本傳統文化;逛國立科學博物館則可以吸收新知識,兩館都是我在千葉讀書時愛去的地方。此番重遊心情大不相同,只是走馬看花繞一圈。第一次踏入東京都美術館,抱著很大希望來收集資料。東京都美術館前身「東京府美術館」創建於一九二六年,半世紀來都是畫家發表作品,也是許多美術團體的展示場地,戰前辦過不少回顧展、名作展及國際交流展,頗受市民喜愛,被暱稱為「上野的美術館」。隨著建築物老舊,展出作品及參觀民眾增多,原來場地不敷使用,一九六八年籌建東京都美術館,將新美術館定位為「現代美術常設展示場」、「現代畫家新作發表場」、「社會教育活動場」。我逛了一圈後才發現自己資訊不夠清楚,算是白走一趟。一九九五年位於江東區的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開館後,除將東京都美術館部分機能轉移至該館外,不少收藏品及美術圖書資料也移撥了。如今只剩小部分的企畫展和大部分出借場地的申請展。

傍晚,帶著戰利品《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美術五十選》、《東京國立博物館名品百選》回到旅館,母親和兒子邊喝茶、啃干貝邊看電視,榻榻米上堆了好幾包干貝,乾的、濕的、大顆、小顆,三天來囤積不少貨,往後二個月,我常常看到祖孫兩人喝茶配干貝,難怪兒子宣稱他和阿嬤是「台灣干貝二人組」。


*作者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碩士。曾任職台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員,專研日本近代美術史。目前專職翻譯。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允晨出版)。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