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名牌咖啡杯?戰勝風險加入股海勝利組!

2019-05-31 16:30

? 人氣

專業投資人在一九六九年把客戶投資組合的七○%用於購買一般股票,這使他們自覺像個傻瓜。客戶當然更加不滿。一九七四年秋季,《投資組合管理期刊》(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創刊號,以一篇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一位高級主管寫的文章為主題,他在文中坦承苦澀的事實:「專業投資管理及從事這行業的人,態度前後不一致、行為變化莫測、問題重重……客戶害怕我們,也生怕我們管理股票的方式會導致更大的損失……業界迫切需要改變這種閉門造車的作業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風險管理首度成為最熱門的遊戲。先是大肆強調分散投資,不僅持股要分散,而且整個投資組合要包括股票、債券、現金。分散投資也迫使投資人探索新領域,設法培養適當的管理技巧。例如,傳統上,在購買長期債券後,就一直持有到滿期為止的策略,被更活潑、以電腦操作的固定收入資產管理方式取代。分散的壓力也使投資人注意到美國以外的市場。他們發現國際投資不但有分散效益,還有牟取高報酬的良機。

災難接二連三

不過,隨著風險管理研究日益普遍,一九七○和一九八○年代,這些以戰後良性經驗塑造世界觀的人,卻又遇上前所未見的不確定性。災難接二連三降臨,包括油價飛漲、水門案與尼克森辭職引發的憲法危機、德黑蘭人質危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這些震撼造成認知不協調,跟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心動盪,非常類似。

除了財務違法事件層出不窮,隨時虎視眈眈的通貨膨脹造成利率、匯率、期貨價格的波動,都是前三十年間做夢也想不到的。傳統的風險管理完全無法因應這麼新、這麼不穩定、這麼嚇人的世界。

種種因素產生了艾斯伯格所謂「模糊趨避」的一個完美例證。我們唯有在類似經驗發生次數夠頻繁、趨近機率遊戲的模式時,才能依現實數據計算機率。陰天不帶雨傘出門有風險,但我們碰到過夠多個陰天,也聽過足夠的氣象預報,多多少少可以正確算出下雨的機率。但是,當事件是獨一無二,當雲層的形狀與顏色都是我們前所未見,就由模糊接管,而風險的估價會漲得比天高。你要麼就待在家裡,要麼出門就得帶雨傘,不論這給你多大不便,一九七○年代就是這個樣子,股票和債券的價格跟一九六○年代相比,被壓縮到極點。

變通對策就是發掘可以消弭出乎意料的衝擊、管理未知風險的方法。雖然分散投資不曾喪失它的重要性,但專業投資人已經發現,它在管理風險上仍嫌不足,面對新環境的波動與不確定也失之於粗淺。

引進電腦

或許是幸運吧,技術上的驚人進展及時趕上,紓解了對風險控制新方法的急切需求。對風險的憂慮水漲船高之際,投資管理界引進了電腦。這個工具的新鮮感與非比尋常的力量,一方面增加了疏離感,一方面也大幅擴充了處理數據和執行複雜策略的能力。

如果投資人的大敵正是如展望理論所言的,比決策悔意、短視、稟賦效應更有意義的相關保護策略,正在研究發展之中。風險管理的新時代即將開展,它的觀念、技術、方法仍沿用財務系統,但它的顧客卻遠布到狹小的資本市場之外。

我們即將踏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擺脫迷信,邁向超級電腦。

❹ 一如往常,莎士比亞捷足先登。在《雅典的泰門》第一幕第一場,一六八至一七一行,珠寶商對泰門說:「大爺,它的價格/是按市價估的;可您也知道/同樣價值的東西若主人不同/價格是由主人訂定。」

❺ 事實上,塞勒曾於一九八七年發表的〈選擇心理學與經濟假設〉(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and the Assumption of Economics)一文中宣稱,馮.紐曼與摩根斯頓的效用學說未能通過心理測試。該文收於塞勒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準理性經濟學》(Quasi-Rational Economics)。

❻ 這種說法可能過於簡單。跨文化的問題以及對股市國家經濟是否健全的顧慮,都會讓國內的有價證券在跟外國的證券比較下,變得更有價值。

作者/彼得﹒伯恩斯坦

譯者/張定綺

本文摘自《風險之書》

《風險之書》
《風險之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