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名牌咖啡杯?戰勝風險加入股海勝利組!

2019-05-31 16:30

? 人氣

首先,透過績效觀察未來,並不是很好的指標。回顧時會發現,誰會成為贏家,早有蛛絲馬跡可循,但我們並沒有可靠的工具可以辨認有本事制勝未來的投資人。時機也很重要。即使像葛拉漢或巴菲特這樣的一流投資專家,也有過長期灰頭土臉、令任何經理人掩鼻而過的時候。而很多仗著一、兩次表現優異而聲名大噪的人,一旦追隨者增多,往往就跌得鼻青眼腫──沒有人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大發,要等多久才能重見出頭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人管理的指數基金表現良好,也會面臨同樣的批評,因為根據過去的績效所提供的指引並不比主動管理高明。事實上,指數比任何投資組合都更強烈的彰顯市場中的流行趨勢和非理性行為。但一種設計來迎合主要指數(如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投資組合,仍然比專人管理的投資組合占有若干優勢。由於股票只在指數有變動時才周轉,所以手續費和交易稅的開銷都減至最低。更進一步,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只約需資產總值的○.一%;一般專業管理的費用往往超過一%。這種先天的優勢不靠運氣,也不受特定的時機影響,投資人隨時都可享用。

過分依賴管理技巧還有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制勝的策略通常壽命極短。像今天的股市這麼活潑、流動性高的資本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所以測試過去數據獲得的靈感,在現實世界裡很難複製,也不持久。

很多聰明人發不了財,就是因為不久就會有一大群不及他們聰明的人尾隨而來,沖淡了他們的策略創造的利益。

正因為所有成功的策略都會吸引搶搭便車的人,可想而知會有一批經常凌駕大盤、運氣之佳超乎機率的投資人,堅持隱姓埋名。捍衛市場理性說的主將、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繆爾森也承認有這種可能:「每個人的身高、美醜、尖酸都不一樣,『表現商數』(performance quotient)當然也可以有高下之分。」他還說,擁有高表現商數的少數人,不大可能出賣他們的天賦「給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或當地銀行的信託部門。他們的智商太高,不會做這種蠢事」。你不會在《華爾街週刊》(Wall $treet Week)、《時代》(Time)的封面上看到他們,他們也不會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闡釋投資組合理論。

相反的,他們會私下幫合夥人管理資金;他們對夥伴嚴格設限,並要求起碼七位數的投資。由於除了操作的報酬外,資本增加時,他們自己也分得到好處。因此,對他們來說,結合他人資金的力量,讓表現商數發揮更大的威力,何樂而不為。

我們會在十九章討論這些投資人試圖做到些什麼事。他們的策略引用的各種理論與實務觀念,可追溯到機率起源與德米爾本人。但這些策略綜合的市場理性觀念,比我所能說明的更複雜。如果能證明風險等於機會,這一小撮人就是開路先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