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國共合作的歷史戰場──

2019-05-26 07:20

? 人氣

新加坡南洋孫中山紀念館的原址晚晴園,是今日海峽兩岸駐星代表每年必定拜訪朝聖之處。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同盟會元老出身的晚晴園屋主張永福在抗戰爆發後加入了汪精衛政權,成為國民政府通緝的通敵份子。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無論是華僑抗日陣營內部的左右兩派,還是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親日派,其實都來自於中國國民黨。(許劍虹提供)

新加坡南洋孫中山紀念館的原址晚晴園,是今日海峽兩岸駐星代表每年必定拜訪朝聖之處。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同盟會元老出身的晚晴園屋主張永福在抗戰爆發後加入了汪精衛政權,成為國民政府通緝的通敵份子。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無論是華僑抗日陣營內部的左右兩派,還是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親日派,其實都來自於中國國民黨。(許劍虹提供)

提到對日抗戰,今天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深藍族群將其定義為一場國民黨與共產黨放下分歧,聯合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聖戰。在大陸,這個跨黨派跨階級的合作被稱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究竟有沒有合作?確實在1940年10月爆發新4軍偷襲並殲滅陸軍第89軍的「黃橋事件」以前,此一說法是成立的。可是在雙方撕破臉以後,國共雙方消滅對方的興趣顯然是高於打擊日本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只限於中國本土的情況,如果我們把焦點轉移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東南亞戰場,我們就會發現支持國民黨與支持共產黨的華僑確實是比較團結。畢竟華人已經被日軍定義為反日族群,並遭到大規模「肅清」的對象。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大家必須拋棄意識形態上的堅持,團結合作殺出一條血路。而在馬來戰場上,這更成為了一種常態。

1943年由國民黨中央黨部派遣,隨英國136部隊進入馬來半島的無線電通信員梁元明先生就表示,過去他們「中統局」的幹員,在大陸用於監控共產黨的時間不會比對付日本還要少。大陸時的「國共合作」,根本上就是「馬馬虎虎」。只有到馬來亞之後,他們才真正與由當地華人組成的馬來亞共產黨實現「國共合作」。

本是同根生

當然,這裡大家會發現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梁元明等國民黨人合作的共產黨是馬來亞的,而不是中國的共產黨。雖然馬共有80%以上的黨員是從中國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組成,有些甚至還是1927年蔣中正下令清黨後逃往南洋的中共幹部,可馬共與中共在40年代畢竟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很多人會質疑這樣的「國共合作」究竟與中國本土的「國共合作」性質是否相同。

20190523-現居新北市的梁元明老伯,是目前少數還在世的136部隊老兵,也是馬來亞戰場上國共合作的親身經歷者。(許劍虹提供)
現居新北市的梁元明老伯,是目前少數還在世的136部隊老兵,也是馬來亞戰場上國共合作的親身經歷者。採訪梁元明老英雄的經驗,讓筆者對星馬戰場的故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照片中的他,正與自己年輕時的身著136部隊制服的照片合影。鑒於馬來戰場上的136部隊只有77名幹部,可見梁元明當時是多麼的優秀,才會被中央黨部選中派去馬來亞。(許劍虹提供)

可事實上,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的馬來華人,無論參加的是馬共、國民黨還是日軍組織的華僑協會,都有一個共同的歷史淵源,那就是成立於1925年的中國國民黨英屬馬來亞支部。當時的馬來亞華人,團結在孫中山先生提倡的「大亞洲主義」之下,追求馬來半島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使「國民黨」三個字成為英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中國國民黨英屬馬來支部的分裂,則與蔣中正在1927年4月率領北伐軍進入上海以後,下令清除共產黨人有密切關係。伴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大陸結束,且國民政府調整北伐前的「革命外交」政策,開始尋求與英美西方國家和解之後,國民黨英屬馬來支部內的「激進派」與「穩健派」也走向分裂。脫離國民黨的「激進左派」,於1930年4月30日成立馬來亞共產黨。

由於黨員多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代的中國國民黨英屬馬來支部,馬來亞共產黨雖然自稱是馬來亞的共產黨,但黨員絕大多數都是保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華僑。馬來亞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一樣,成立之初屬於第三國際的成員,但根據第三國際「一國一黨」的原則,這個以華人為骨幹的共產黨就成為了馬來亞歷史上唯一的共產黨。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