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國際資本炒作,英國住房危機難解

2016-06-20 07:00

? 人氣

同時,地方政府由於經費不足,經常給予私人開發公司建蓋豪華大樓的許可,條件是讓這些公司同時建蓋一些所謂「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affordable homes)。而「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事實上是近年來的新名詞,取代了過去的「社會住宅」,也取代了社會住宅低廉的房租(社會住宅租金是市場價格的百分之五十)。如今這類所謂「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的房租,都訂在市場價格的百分之八十,一般低薪人士完全不可能負擔得起,而中等收入者也會覺得吃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倫敦Tower Hamlets區的社會住宅 (左),民眾厭惡房價的炒作﹐多處可見反雅痞化﹐反淨化的海報 (右)(白曉紅 攝)
倫敦Tower Hamlets區的社會住宅 (左),民眾厭惡房價的炒作﹐多處可見反雅痞化﹐反淨化的海報 (右)(白曉紅 攝)

比如,Nine Elms的大樓裡,有一小部份是與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建蓋的所謂「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房租訂在市場價格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家庭年收入必須至少三萬八千鎊,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承擔的。這種情況很普遍,而有些民眾並不清楚所謂「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與「社會住宅」之間的不同,不知道他們被政客開了空頭支票。(據各地方政府統計,社會住宅房客之中,至少有一半房客的家庭年薪是在一萬兩千鎊左右。所謂「一般人負擔得起的住房」房租,對許多房客來說根本就是天文數字。)

這麼看來,要從根本解決住房問題,恐怕需要「政治意願」。地方政府不該依靠開發公司或私人部門來解決問題,私有化是問題的緣由。希望社會團體不斷給予的壓力,終將促成政策上的轉變,希望能在不遠的未來,看到倫敦居民走出住房的困境。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