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核四對台灣電力系統的重要性

2019-05-01 06:50

? 人氣

核四龍門電廠現況。(前龍門廠長王伯輝提供)

核四龍門電廠現況。(前龍門廠長王伯輝提供)

核四龍門電廠位於台灣北部,2部機組,總裝置容量270萬瓩,年發電量 210億度。核電廠更換一次燃料可以使用15個月,核電廠燃料的安全儲量可長達30個月,核電廠採購鈾燃料的成本占總發電成本的5%.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低估電力須求的成長

在能源局「106年電力需求報告」中,列出107年的發電量是2680億度,114年發電量是2774億度。事實上, 107年的電力消費已是2736億度,超過106年的預估值,但能源局網頁上找不到更新的資料,故引用此報告的數據。

根據能源局歷年電力消費的數據,台灣電力消費在100年與107年間成長9.2%,93年與100年間成長15.3%。但能源局預估107~114年的電力成長是3.5%。政府所有的電力設施規劃,應該都是以此數據為依據。大家都在談的台商回流應該會帶來一波新的電力的需求,政府有考慮嗎? 政府在大力推動軌道車輛與電動車,都會增加電力的使用,100年與107年間運輸業消耗的電力成長19%。如果全國107~114年的電力消費成長是9%,也就是每年的成長率為1.23%,114年的電力消費將是2921度;若每年的成長率跟過去3年的平均成長率一樣的1.72%,114年的電力消費成長是12.7%,為3020億度,差異分別為147億與276億度。

新建電力設施不足

檢視台電公司107年1月修訂的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可以發現,從今年到2025年,新增的發電機組計有分屬林口、通霄、興達、大潭、台中、協和等電廠的11部機組,新增的總裝置容量為1149萬瓩;同一期間退役的發電機組則有分屬核一、核二、核三、協和、大林、通霄、興達及台中電廠的20部機組,減少的裝置容量為1072萬瓩。乍看之下,2025年時的淨裝置容量還會較目前增加77萬瓩,供電似乎不成問題。不過,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曾經承諾台中火力電廠2部燃氣機組商轉後,將停用中火的4部燃煤機組,這項超出規劃的承諾,將減少的裝置容量220萬瓩,每年少發約154億度電。這些估算的前題是所有的設施都如期的完工。在新建的11部機組中,除了大林3號機是燃煤外,其他10部機組,共1069萬瓩,都是天然氣電廠,液態天然氣接收與儲存設施能否及時完工,是最無法控制的變數。肩負北部供氣重任的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延宕多時,受到在地環團的持續抗爭影響,動工時間依舊遙遙無期,更遑論準時供氣了。

 來源:台電官網
來源:台電官網

區域電力配置失調

未來台灣電力系統最讓人擔憂的是區域電力配置失調。去年的數據顯示,北部地區尖峰負載佔全台用電的39%,自身供電能力卻只有34%,以去年夏天3735萬瓩的尖峰用電估計,北部短少187萬瓩的裝置容量。電力系統汰舊換新的規畫中,有699萬瓩蓋在中南部,450萬瓩蓋在北部;而550萬瓩離岸風力上岸的地點也在中部,北部缺乏發電設施的狀況不會改善,台灣電力中電北送與南電北送的電量會持續存證且有可能擴大,會增加輸電損耗,也會造成地方間的對立,徒增困擾。

電力系統過度依賴天然氣

根據能源局的資料, 107年台灣天然氣發電的總量(含台電,民營,與自用)為948億度,消耗的天然氣總量為18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若114年天然氣發電占比為50%,以能源局自己估算的發電量來估算,燃氣發電為1387億度,需要26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107年發電使用了進口天然氣80%,假設這部分的使用量不變,114年的天然氣消耗量會是303億立方米,液化可以減少的體積與溫度相關,以600倍估算。液態天然氣密度與溫度與組成有關,介於每立方米410~500公斤間,取中間值每立方米450公斤,台灣114年需要進口2,270萬噸的液態天然氣。能源局的估算為2,354萬公噸。

台灣目前只有2個天然氣接收站,每年營運總量為1,600萬公噸,興建與擴建液態天然氣接收設施勢在必行。能源局自己的規劃,民國108年~111年設施使用率由96%升高到103%,換句話說, 已經沒有任何的餘裕,設施故障或氣候異常,就有斷氣的可能,等同於限電。 112年之後要靠台中第二接收站的擴建與觀塘第三接收站的完工,才能供應所需的天然氣;112~114年要完成的設施容量為1,300萬公噸,三年內增加76%,若工期延誤,蓋好的天然氣電廠,只能當擺飾品。

先不論我們的液態天然氣接收站是否完工,目前天然氣運輸船的容量在14萬立方米與26萬立方米間。民國114年起,每年要有194~360船次的天然氣運輸船靠港,才能夠提供台灣所需的電力。這還要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風調雨順」,所有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都能發揮功能,否則我們要使用更多的天然氣。請問這樣的電力系統可靠嗎?

天然氣發電成本不穩定

根據台電網站的資料,民國106年燃氣發電的成本為每度2.14元,民國108年前兩個月的燃氣發電成本為每度2.72元,漲幅為27%;漲價的原因為天然氣價格由106年的每立方公尺9.8895元漲為12.0348元。近兩年電價有調漲的壓力,原因就是化石燃料的上漲。對工業界而言,穩定電價的重要性可能大於電價本身的高低,當燃氣發電的比例高達50%時,國際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將對台灣的發電成本有更大的衝擊,我們的工商業可以接受嗎?

台灣中油公司與澳洲簽署第一紙澳洲氣源長約「Ichthys液化天然氣(LNG)計畫」,首批澳洲液化天然氣由「PACIFIC BREEZE」LNG船載運抵台。(圖/中油公司提供)
台灣中油公司與澳洲簽署第一紙澳洲氣源長約「Ichthys液化天然氣(LNG)計畫」,首批澳洲液化天然氣由「PACIFIC BREEZE」LNG船載運抵台。(圖/中油公司提供)

規劃的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超過系統的負荷

依據最新修正的再生能源法,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達2700萬瓩,太陽能2000萬瓩,離岸風力550萬瓩,陸域風力120萬瓩。根據台電的資料,去年12月與今年2月間,尖峰負載介於2,300~2,850萬瓩,代表系統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超過冬季的電力需求,再生能源無法調度,電力除水力抽蓄外尚無法大量儲存,台灣抽蓄電廠的容量為260萬瓩,絕對不足以因應多出無法消耗的再生能源電力。一個電力系統要能穩定運轉,一定要有一定比例之穩定且可調整發電量的電源,所以電力消耗不可能100%由風力與太陽能供應。德國號稱做到了,但德國的電網與歐陸的電網連接,它自己供電系統中仍然有燃煤與核能電廠在運轉,發出來的電輸往歐洲其他國家。台灣是獨立的電網,再生能源發電電能力超過負載一定比例時只能棄載。棄載的電量該由誰買單!

核四廠可以提發電成本格穩定的電力

2013 年,反核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表《核電解密報告一:新台幣焚化 爐——核四如何燒掉你的荷包及未來》,全篇論述奠基於「若核四投入運轉,全民將付出至少1 兆1256 億元代價」。綠盟的估算包括電廠營運、除役、核廢料處理等費用。核四年發電量 213 億度,運轉 40 年便是 8520 億度,即使依反核人士的估算,核四商轉的平均成本僅約 每度1.35 元。民國108年前兩個月的燃氣發電成本為每度2.72元,發電成本中,90%為採購燃料,以目前的天然氣價格估算,核四商轉每年可以節省521億。

核四廠已投資2838億,目前還是台電的資產,如果核四不商轉,這筆損失會由全民買單,亦有可能轉嫁到電費上。核四廠目前處於妥善封存的狀態,一號機在封存前,已在經濟部的主導下,由台電外部的專家完成系統測試,進行燃料裝填,依法規完成後續的啟動測試,經法規管制單位認可,即可商轉。很多人擔心的核廢料的議題,即使核四不運轉,我們也得面對核廢料處置的問題。台灣目前核廢處置的政策與技術都與國際其他核能使用國家一致,其他核能使用國家都沒有因核廢無法處理而廢核的,核廢料場址的爭議是政治議題,不是技術問題。

長久以來,核四已不是一項單純的電力開發案,或是一項公共設施的興建案;核四已經成為一個圖騰,代表政黨的興衰與榮辱。對某些人而言核四的興建代表著失敗與一輩子的恥辱。讓我們跳出政治人物的箝制,一起決定核四廠的未來,請大家支持與連署核四商轉公投。

*作者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