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看清楚張忠謀、簡立峰、潘健成講的是什麼?

2016-05-18 06:50

? 人氣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物聯網」有一套詮釋。(顏麟宇攝)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物聯網」有一套詮釋。(顏麟宇攝)

「物聯網」,一直都是一個懂灣灣不懂的詞,最早最早,是聽說有臺灣廠商去參加了大陸無錫的物聯網實驗計畫,扳扳手指來算,那起碼是5年前的事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後,突然,砰!「物聯網」這個名詞就炸開了,而且是炸成一片一片的,每個人手上攥到一片,就說:「這是物聯網」。

再然後,思科Cisco更狠,來了個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於是,一時之間,你走到哪,看到的Slides,都出現了物聯網IoT,然後都一定會有一張投影片,是思科對未來萬物聯網的市場估計:「14兆美元」。

說實在話,那段時間,每次懂灣灣只要看到這張投影片,就開始犯睏,因為,後面要講什麽,我都沒興趣了,原因是,會拿出這個數字來講的人,十之有九,大概都沒想清楚物聯網是什麽,剩下的那一個,是根本不知道物聯網是什麽。

會這麽說,不是懂灣灣偏見太深,而是如果你問問這些在上面present的人,這14兆美元跟你有什麽關係?其中有一半大概會講出要發展什麽產品,智慧家庭、安全監控巴拉之類的東西,另外一半會跟你說要發展雲端平臺,就是那種你可以從遠端開關、管理分級之類的功能。

但說實在話,這就是物聯網嗎?好吧,你要說是,也可以。但,懂灣灣要問的是,這些東西,都是現在就可以做的東西,那麽,現在就已經是物聯網時代了嗎?如果不是,那你現在做的這些,是什麽?

前一陣子,看到有人做出一份策略計畫書,上面洋洋灑灑寫著發展物聯網的策略,其中最重要認為可以發展物聯網的關鍵,就在於臺灣擁有豐沛、靈活、具競爭力的硬體裝置設計生產能力,然後,開始講半導體是臺灣在發展物聯網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因為,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聯網,所有東西都要用到半導體,所以,那個量會很可怕,所以,臺灣半導體從代工、封測、設計,都會有很好的機會。

然後,然後就是開始畫餅,一下是這個領域要投多少錢,因為他的市場有多大,一下是那個領域要投多少錢,因為預期他的產值有多高。

嗯。如果把這份計畫中的「物聯網」換成「雲端」會不會通?好像也通。如果換成「5G」會不會通?好像也行。

最妙的是,這其中把物聯網當成了雞湯塊,好像什麽東西放進了物聯網,就會清水變雞湯,像是工業自動化加上物聯網,就成了工業4.0。

嗯。說實在的,如果這樣能成,懂灣灣也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但這樣真的能成嗎?

至此,懂灣灣終於懂了,物聯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誤會,應該叫做「誤聯網」才對。

臺灣電子業很多人談物聯網,會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2014年4月初的一場演講中所提到的「物聯網是下一個Big Thing」來強調物聯網的重要性。

但不知怎麽的,如果你去看那場演講的內容,你會發現張忠謀講的,跟後來其他人認為的,有點不太小的出入。

張忠謀的說法是:「物聯網這個構想很可能就是下一個”Big Thing”,這個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不會是半導體公司,而是能夠整合系統、平臺的公司,相關商機可望于未來數年間發酵。」

注意到了嗎,張忠謀說的是什麽?

就在一年之後,在2015年6月的台積電股東會會後,張忠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物聯網將呈穩定發展趨勢,不像手機快速躍升。物聯網不只是手機、手錶,汽車應是物聯網相當大的舞臺,未來並將延伸到家庭。物聯網有許許多多、成千上萬的應用,張忠謀表示,物聯網產品多,只是將以漸進式穩定發展,不像手機很快跳上去。」

注意到了嗎,張忠謀這次說的又是什麽?

過去兩年,臺灣電子業對於物聯網的膜拜,香火鼎盛,但或許,就是因為燃香的煙霧太大,遮蔽了許多人的視線,所以,看不見物聯網的真正樣貌。

有人說,物聯網退燒了,現在熱的是VR、AI。但說實在話,物聯網也好,VR、AI也罷,其實都是一樣的。

最近,5月初的時候,Google臺灣的簡立峰的一席演講,讓懂灣灣非常感動,因為,簡立峰不只是苦口婆心,而是直率坦白。

簡立峰說:「AlphaGo的成功只是一個很會下棋的程式,人類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充滿Intelligence,而AlphaGo只是其中一件。而今天這件事為什麽大家覺得影響這麽大?因為大家覺得圍棋很難,但人類有很多能力,直覺、聯想、創造、決策都很難,到目前為止,電腦圍棋下的好不等於其他都做得很好。

短期內的人工智慧叫做兩個字,一個叫做大資料、一個叫做機器學習,AlphaGo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工智慧時代,透過資料訓練電腦自我學習的方法,這其實在生活裡通通都有,例如在用Gmail時發現垃圾郵件被篩選掉了;Uber知道什麽時候要依據車子的調動狀況來調漲車資。

什麽是物聯網的未來想像?這個時間點要注意的是機器學習。創業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網路,網路是透過寫程式。而你的程式加上網路,如果未來可以取得資料,用上機器學習的方法,你會取得下一代科技,在各行各業發展智慧服務。」

李世乭vs AlphaGo第三戰。(美聯社)
李世乭vs AlphaGo第三戰。(美聯社)

沒有假鬼假怪,也沒有嘩眾取寵。

簡立峰用了很簡單的說法,講出了在他的角度看到的物聯網。

簡立峰說:「2000年,是Internet of Computers,這叫Web;2008年,是Internet of Smartphones,這叫Mobile Internet;現在,是Internet of People,這叫Social Network;未來,我們不知道會是什麽,會是Internet of Watches、Internet of Cars......也或許這些都不會成?所以才叫做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的想像很簡單,就是任何除了手機以外,未來能夠上網的平臺,但最有價值的是平臺上頭的智慧服務(Intelligence Service)。」

「物聯網不再是the future of mobile,不應該再注意手機、車子,而是應該注意新的需求。臺灣要扭轉產業的最後一次機會,是把握物聯網,但不是把握硬體,這不是意味著要放棄硬體,而是要把握硬體可以發展的智慧服務。我們若繼續做硬體,我們還是會有未來,但贏家是誰不知道。你不能只是看硬體,你要看在這些平臺上還有哪些應用還沒被挖掘,你就應該要去挖掘。」

物聯網的應用,隨便講都可以講出十件,連上網的冰箱、洗衣機,已經都不稀奇,連網的衣服、鞋子呢?簡立峰說的直接:「到現在,其實都還想不出為什麽衣服需要聯網?」

但簡立峰有句話說的好,他說:「但如果只要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麽,那或許我們的紡織業就起來了。現在,我希望知道那個『為什麽』的人會在臺灣。」

就在一個禮拜之後,廣達林百里在分析師會議上這樣講物聯網:「物聯網值得再三研究,要好好分析商業模式,物聯網主體是網路,物(Thing)是被連,如果倒過來則變成物連網路,那麽到底價值在網還是物呢?看到這麽多公司會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搞錯了。很多失敗企業是做連網的物,比方手環可連網,手環價值很小,物聯網的生意其實不大,因為萬物聯網,每個裝置都只是一點點,做硬體的很辛苦,網才是價值,物聯網如果沒有智慧型服務是沒有用的,現在的物都沒有突破性,沒有辦法非要不可,商用價值不高。」

林百里的說法,更清楚的為物聯網的價值定了調,林百里說,物聯網是大事,但聯網物,是小事,臺灣還是只能賺到硬體這一塊,但這一塊很小,下一波真正大的生意,是在服務與智慧,但臺灣,現在還看不到。」

就在林百里講完之後,群聯董事長潘健成說的更直接了,他說:「半導體要靠物聯網賺錢是在做白日夢。」

潘健成是這樣說的:「認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之前的看法,物聯網商機的核心在於『聯網』的網路服務公司,而不是被聯的『物』,而半導體的客戶在於『物』,如果,物不是產業的核心價值,想從中賺到錢,就要思考新商業模式,不能再只是單純賣IC給「物」所用了。」

在5月2日Pi和TWicic寫的那篇博通為什麽要賣IoT部門的文章中,其實也說了一些關於物聯網的觀察,他們是這樣說的:「那對臺灣的影響呢?其實,臺灣很多人都還沒有想清楚,是「物聯網」還是「網聯物」。「Internet of thing」, thing 都是一樣的 thing, 但因為有了 Internet,所以 thing 變成不一樣的 thing了。所以是「物聯網」還是「網聯物」呢?

物聯網也好,IoT也罷,一波大潮狂浪湧來,看似波瀾壯闊、氣勢攝人,但當大浪退潮,捲走的、留下的,會是誰個被沖掉的褲子?」

會不會有人被發現沒穿褲子?懂灣灣不知道,也不想看到(因為通常不太好看)。

但寫到這裡,懂灣灣好想講一句話,那就是:「丞相,起風了!」( 註:ptt的流行語,意指風向改變、情勢改變。)

*作者群為科技評論人,原刊微信公眾號:TWicic懂灣灣  / FB:TWicic,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