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危險遊戲─租稅大赦引資回台問題多

2019-04-13 07:30

? 人氣

政府推出租稅大赦引台商滙回資金的問題多。圖為海基會舉行的台商春節活動。(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政府推出租稅大赦引台商滙回資金的問題多。圖為海基會舉行的台商春節活動。(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行政院會在本周四正式通過「租稅大赦」,要對海外資金回台大減稅,以引導資金回台投資,從過去的案例看,這是一個危險遊戲,回來的資金往往不會投入實體投資;雖然法條訂定各種監管機制,但落實與執行是一個大問題;從大環境看,更無訂定的需要。當然,更嚴重的問題是:再次幫企業與富人減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租稅大赦法案叫《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對台商海外資金匯回給予低稅率,在未來2年內匯回分別適用8%與10%優惠稅率;如廠商申請將7成以上資金投資於實質投資(含創投與私募股權基金),可退回一半的稅負,但必須符合經濟部認定之實質投資範疇。此外,資金在5年後從外幣專戶解凍,轉入台幣帳戶,5年內若將資金投資於不動產,將加徵20%所得稅。

從國內外案例看,以租稅大赦方式引資回流挹注投資,效果明顯不佳;馬政府時期大降遺贈稅率結果,回流資金多進入炒房炒股;美國2004年也推動過一次租稅大赦,回流3000億美元,但5年後研究發現,效果不佳,大部份回流資金以庫藏股或發放股利方式把資金還給股東,甚至匯回資金最多的15家企業中,有10家還在此之後裁員。因此,央行去年就有一份報告,指租稅大赦效果不佳、宜審慎為之。

鑑於過去的教訓,政府在法條中增加不少限制與監管,務求引導資金進行實體投資,甚至投資房地產還要課懲罰稅率。

這引發了幾個更讓人擔心的問題:一個是政府規定與限制資金用途的合法性,到底有多堅實?某個角度而言,是對自由財產權的不當干預;即使這個合法性沒問題,接著來的問題是:賦予政府如此龐大的權利,決定資金的流向、投資的範疇等,適合嗎?甚至以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而言,必然會有找後門偽造等情事,這樣是否潛藏著吏治風險?

依照該法,台商必須向經濟部與金管會提出資金運用計畫,實質投資範疇雖然號稱無產業別限制,但這些資金如果投資創投與私募股權基金,必須是投資於5+2創新產業。因此,實質上就是匯回的資金,基本上都是政府監管,既要提資金運用計劃給部會審,又有指定投資的產業別。

這種作法與要求,對嗎?真的對台灣經濟與產業好嗎?政府有多大的專業審核資金運用計劃?政府選定的產業別就一定有前景嗎?最後會不會變成把一堆資金趕進一個相對無前景與競爭力的產業─就如當年的「四大慘業」一樣,幾年後,大家一起承受「新慘業」的苦果?當然,還有回來的資金會在5年後將獲得真正的「大赦」,屆時「買房炒股兩本宜」,但政府已經賠出稅收了。值得嗎?

而從需求上來看,也看不出用租稅大赦把資金引導回台的需要與意義。台灣每年經常帳享有超過700億美元順差,因此這個國家是賺錢的;近10年累積超額儲蓄超過15兆台幣,銀行體系的存放比只有70趴多,存款超過放款的數額一直保持在超過10兆元。

這些數據都告訴大家:台灣不缺錢,絕對不缺,不少上市公司甚至辦理減資、把錢退回給股東,而不是增資向股東要錢;台灣缺的是好的投資項目、有能力又願意冒險的企業家。這些顯然不是租稅大赦可改善與解決的問題。

對那些經常帳逆差、國內資金不足的國家而言,或許用租稅大赦吸引資金回流有其必要與意義;但對台灣而言,完全看不出租稅特赦引導資金回流的目的與戰略目標在那裡。

再從全球大環境面看,全球性的「肥咖條款」(CRS)陸續上路,那些企業與富人挪移資金、海外避稅的空間縮小;傳統上的「免稅天堂」如開曼、維京群島等,今年開始推新制,要求所有當地註冊企業要有營業點、聘用全職員工等,換句話說,紙上公司的空間也逐漸減少。因此,可以說原本那些飄泊海外多年的台商資金,就有匯回的壓力,即使沒有任何租稅大赦,也會有資金回來,因為「外頭越來越難混」了。

蔡政府上台後的稅改,主要就是降低股利所得稅率,享有高股利所得的富人受惠最多;這次的租稅大赦,不論是對台商企業或是個人,受惠最多者又是富人與大股東,一般升斗小民不會有資金滯留海外、更不會在海外成立紙上公司藏錢躲稅。這個政策將對早已惡化多年的所得差距,再添惡果。

其實,海外避稅空間已在國際合作下大幅被壓縮,海外資金原本就會回流,國內投資不足與經濟產業問題,更與「台灣缺資金」毫無關係。蔡政府的租稅大赦,最後恐淪為就是再幫富人減稅、卻難達有意義的投資增長的危險遊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