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觀點:21世紀的「差不多先生」,從台灣核能政策談起

2019-04-15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日本雖然在一般製造業的水準遠高於台灣,但顯然在核電的水準上並非如此。圖為日本福島核電廠。(資料照,AP)

作者指出,日本雖然在一般製造業的水準遠高於台灣,但顯然在核電的水準上並非如此。圖為日本福島核電廠。(資料照,AP)

一、前言

有點年紀的人大概都記得「差不多先生」這個寓言。他是胡適先生於1919年在新生活雜誌第二期所杜撰的的人物!胡適先生的文章中有下面的兩段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顯然,胡適先生是想藉這個寓言提醒我們在大事上要細心而精準,要客觀而科學(就事論事),也要有可靠的依據。

從胡適先生發表此文至今剛好是100周年,我們可否檢視一下,「比起100年前,21世紀的中華民族在大事的處理上究竟有沒有很大的改善?」就以台灣目前爭論不休的「核能政策」為例吧!

二、日本311福島核災的真相

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的核災,對台灣的能源政策有十分重大的影響,但其真相究竟如何?同樣的核災會不會發生在台灣?頗值得政府當局及大眾先釐清(但不能以差不多先生的態度)!因為,核能雖然幾乎不排碳,可減緩氣候變遷效應,也可減少排碳並履行台灣對世界的減碳責任(這是「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要求),但是一定要建立在「核能安全」的基礎上。

日本福島核電廠,放射性污水儲存槽,福島核災(AP)
日本福島核電廠。(資料照,AP)

日本發生了311福島核災這麼大的事,顯然日本國會(The National Diet of Japan)必定會以其全國人民的角度來了解事情的真相。日本國會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和撰寫,才謹慎地寫了正式報告,其英文的摘要在此報告的重點包括:

1、事故是否可以防止?

報告第26頁的大標題即為:事故是否可以防止?文中談到,福島一廠無法承擔地震、海嘯及「嚴重災難」帶來的風險。儘管東京電力公司(掌管福島一廠的公司)及監管機構都意識到地震及海嘯帶來的可能風險,但都沒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導致了這次事故的嚴重性。

2、缺乏對海嘯的對策

27頁的小標題即為:「缺乏對海嘯的對策」(The lack of tsunami countermeasures)。文中談到,福島一廠在1967年新建時,地震及海嘯的假設是基於當時的了解。之後的研究顯示,海嘯的高度有可能超過1967年時的假設。雖然學者一再地呼籲此點,但並沒有獲得福島一廠適當的回應。

3、對策未達國際水準

28頁的小標題即為「對策未達國際水準」(Countermeasures not up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文中也談到,福島一廠所有針對「嚴重災害」的對策,都只是針對「內部的人為疏失」而做,並沒有針對「外部地震及海嘯的對策」(雖然日本向來以地震及海嘯著稱)。

當日本國會調查委員會於2012年7月在國會作證後,不少可信度頗高的國際媒體,例如BBC(英國廣播公司)、紐約時報、及The Guardian-守護者(註1)都報導說,311日本福島核災是「人為疏失所造成之災難」(man-made disaster)!

註1:

(A)BBC

(B)紐約時報

(C)守衛者(The Guardian)

進一步的報導顯示,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部發生大地震時,所有傳統的發電廠及核電廠都因超過震幅而停機(包括離震央更近的女川(Onagawa)核電廠)。但核電廠要多一項措施,即「停機後還要冷卻爐心」!

但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抵達日本東岸時,約14米高的海嘯超過福島一廠當初的設計值,造成緊急電源室的淹水及失電,由於失電而無法繼續冷卻爐心,並且東京電力及福島一廠的高層在應變上亦有問題,才導致了眾所周知的311日本福島核災。這也是日本國會調查團以及眾多媒體都報導說,福島核災是「人為疏失引起之災難」的原因。

由以上可知,311福島核災的真相可用圖1之流程簡要表示:

20190408-福島核災的示意圖。(作者提供)
福島核災的示意圖。(作者提供)

相較之下,更接近311大地震震央的女川核電廠,由於當初新建當時就考慮到可能有14米以上的海嘯,故所選擇新建廠址的地勢較高。據守護者(The Guardian)於2011年3月報導,女川核電廠反而成為附近民眾逃避海嘯的避難所

由此可知,核能電廠在面臨大地震和大海嘯時本身是安全的,福島核災是由於「人為的設計及因應不當」(包括當初的設計,學者後來對大海嘯的警告,福島一廠對「嚴重災害」的對策,以及東京電力公司與福島一廠高層對失電的因應等)。

在排碳及氣候變遷現象已非常嚴重時,由於核能幾乎不排碳(可減緩氣候變遷效應),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認識下,使用核能是屬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因為,如果地球上的生物都因氣候變遷而不存在了,那反核有甚麼意義?這也是許多國外的環保抗爭者轉而支持核能的原因。

三、日本的工業水準都比台灣高?

日本雖然在一般製造業的水準遠高於台灣,但顯然在核電的水準上並非如此。因而不應該有的「核電設計及應變疏失」也發生在東京電力身上。這也直接導致了負責日本核能管制之中央機構自福島核災後有重大的變革。

而迷信日本核電廠的水準遠高於台灣者,與差不多先生何異?有興趣了解日本福島核災為什麼會發生者,不妨仔細檢視前述日本國會調查報告的摘要,但切莫不分青紅皂白的誤以為日本核電廠的水準遠高於台灣(莫成為差不多先生)!

四、日本的地震及海嘯比台灣嚴重得多

圖2為美國政府所屬之NOAA自西元前1610年至西元後2017年這三千六百二十七年中對海嘯的研究統計

20190408-自西元前1610年至西元後2017年的海嘯來源。(作者提供)
自西元前1610年至西元後2017年的海嘯來源。(作者提供)

圖2中的圓形是由地震所引發的海嘯,紅色表示死亡之人數在1000人以上,白色則表示沒有人死亡;紅色的圓點愈大表示地震愈嚴重。由此圖可知,日本在此圖之中間偏上,處於紅色圓點大而密集之處,而台灣(在日本的左下方)則處於白色圓點小而較不密集之處,顯示日本的地震及海嘯比台灣嚴重得多。

海嘯有它的形成原理,探討此方面的文章不在少數。茲舉其大要如下(註2):

1.海嘯的形成:除了海底地震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海嘯的生成外,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通常具有「潛沒帶」(subduction zone)的地形。

2.海嘯的方向:海嘯一旦形成,通常會朝著各個方向前進(像是一塊石頭掉進一個池塘所引起的漣漪及波紋)。

3.海嘯的速度:海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在海洋上所損失的能量甚少。速度快者有如噴射機,可達800公里/小時以上(平均可達~700公里/小時)。

由台灣多年來沒有大的海嘯(我們甚至不會感覺到海嘯對我們的危害)也可得知,台灣的海嘯比日本輕得多。

註2:

(A)海嘯地理-甚麼造成海嘯(Tsunami Geology-What Causes a Tsunami)?

(B)地震如何產生海嘯(How do earthquakes generate tsunamis)? 

(C)如何由地震造成海嘯(What is it about an earthquake that causes a tsunami)?

(D) 海嘯的能量如何穿越海洋以及海嘯波可到達多遠(How does tsunami energy travel across the ocean and how far can tsunamis waves reach)? 

五、尊重專業及追根究底

1.尊重專業

社會上的大事,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用常識即可判斷,例如兩性婚姻問題。另一類屬於專業問題,必須尊重專家們所提供的資訊結合常識來判斷,例如核電廠的安全及核廢料問題就屬於專業問題(不易單用常識判斷)。但無論可否單用常識來判斷,都必須「追根究底」,才不會成為差不多先生。

在另一方面,如果把應該「尊重專業」的核電廠安全或核廢料問題,誤當為可「單用常識來判斷」的一般問題時,則容易有差不多先生之失!

2.追根究底

在專業問題上,若專家間有不同的意見怎麼辦?這是現代社會中常碰到的問題,例如核電廠安不安全?核廢料怎麼處理?筆者建議,專家們可用以下列的模式來「溝通」及「追根究底」(避免成為差不多先生):

(A)有共識之項目:即正反兩方都認同之項目,應逐條簡要列出(或列表顯示),以供大眾明瞭。

(B)無共識之項目:除應將之逐條列出(或列表顯示)外,也應列明(最好連同網址)雙方不同之意見及其依據,以供「透明化」及「真理愈辯愈明」。並應「化繁為簡」,以方便他人判斷。如果引據的資料不同,則應以具較佳公信力者優先;或者「將正反兩種意見及其依據並列,以供閱讀者自行判斷」(此時的「透明化」尤其重要)。

筆者認為,若能用此種方式來「追根究底」,則不難明瞭哪一類專家的論點較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而各類專家能不「慎言」呼?(「社會輿論對各類專家的制衡」應該是導致「民主社會言論合理化」的一項利器)

涉及台灣核能安全或核能政策的專業問題時,即使本身是專家,都應該附上可信的專業言論或網址,才值得信賴。而本身是不是專家時,更應該附上值得信賴的專業言論或網址,以「避免像差不多先生」!

無論本身是不是專家,如果都能用「追根究底」的方式來釐清事實,真理才能夠愈辯愈明,也才不會辜負胡適先生撰寫寓言「差不多先生」的用意。

六、結語

1.胡適先生於1919年發表的寓言「差不多先生」,主要在提醒我們,在大事上切莫有「差不多現象」。筆著感念此寓言已有一百年歷史之餘,試著以日本2011年的311福島核災為例,希望澄清福島核災及日本核電水準的一些真相,並期望「差不多先生的現象不要在21世紀的台灣發生」。

2.筆者依據的資料為2012年日本國會中獨立調查報告的摘要、主要媒體的報導及美國政府所屬NOAA三千六百多年的統計。而從中所得到的結論是:311福島核災除了天災外,更是「多項人為疏失」所造成,這些造成福島核災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存在於台灣!而誤以為日本核電廠的水準遠高於台灣者不應明辨是非嗎?

3.筆者也針對台灣社會上常遇到的兩類問題--「常識問題」及「專業問題」,提出「追根究底」的呼籲(以免成為差不多先生)。「常識問題」用一般邏輯即可判斷,「專業問題」則還要倚賴專家提供的訊息。本文以專業的核能安全及核廢料為例,探討「追根究底」及澄清專家間不同看法的方式。

4.專家們在充分溝通後應可將其意見分為「有共識之項目」及「無共識之項目」兩類。若專家間在溝通後對某些問題「仍無共識」,則不妨「暫以較有公信力的意見為主並簡要列明反方的依據」,或者「將正反兩種意見及其依據並列」(以「透明化」的方式展現),供社會大眾了解現狀。筆者相信,此種做法除了有助於真理的愈辯愈明外,並有助於專家言論的事實化及合理化。

*作者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材料博士,曾任國營事業主管及全國工總環安衛委員會副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