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龍面臨世末日……」科學家利用化石證據重建6500萬年前物種大滅絕景象!

2019-03-31 11:10

? 人氣

位於美國南、北達科他州的地獄溪岩層過去曾出土大量恐龍化石。(美聯社)

位於美國南、北達科他州的地獄溪岩層過去曾出土大量恐龍化石。(美聯社)

在地球漫長的46億年歷史中,體型巨大的恐龍曾經稱霸這顆星球,直到一顆直徑10公里的巨型天體自天外飛來,將地表化為烈火地獄,撞擊激起的塵灰遮蔽陽光、籠罩大氣層,為恐龍等物種帶來最黑暗的一天。日前美國《紐約客》雜誌刊出「恐龍末日」專題報導,指科學家從最新化石中找到了還原滅絕日的新線索,該文引發考古學界熱烈議論,也再次激起各種物種滅絕學說熱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6500萬年前,一顆天外飛來的隕石擊中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隕石碎片穿越大氣層後化為一道道「火流星」,將鄰近地區化為一片火海,相當於200萬顆氫彈的強力撞擊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本月29日,科學家稱他們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的考古調查中,發現小行星撞擊碎片的證據—在鰓中出現玻璃的魚類化石,這樣的碎片化石將是支持小行星撞擊說的有力證據。此外,他們也找到燒焦樹木的化石,以及內陸海嘯、融化的琥珀等證據。

無獨有偶,阿姆斯特丹大學學者斯密特(Jan Smit)也宣稱自家團隊找到了「滅絕日前最後的恐龍足跡」,他稱目前尋獲的兩道腳印,分別來自草食性的鴨嘴龍(hadrosaur)與一隻小型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他們推測當時鴨嘴龍正倉皇逃離霸王龍獵捕,而他們在被海嘯吞沒前留下的足跡證明,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仍是地表霸主。

參與該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修訂工作的普渡大學地球科學專家梅洛許(Jay Melosh),稱此發現是地球科學領域「百年難得一見的發現」,然而仍有科學家對該研究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該研究的地獄溪岩層(Hell Creek)橫跨美國達科他、懷俄明、蒙大拿三州,過去曾出土大量恐龍、哺乳類動物、爬蟲類與魚類化石。

單次隕石撞擊引發大滅絕? 專家:仍有爭議

研究稱隕石撞擊造成芮氏規模10至11強震,其力道相當於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的120萬倍,這和隨之而來的內陸海嘯一同終結恐龍稱霸地球舞台的歷史。擔任史密森尼國家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自然史主任,同時對地獄溪岩層研究長達38年的強森(Kirk Johnson)就點出,雖然此份報告透過魚類化石的玻璃物質和草木遺骸,帶出滅絕日當時地理環境的詳細資訊,對學界來說無疑是有趣且重要的發現,但受限於研究所在地點並不開放讓其他科學家進入,事實真假無從檢驗。

他也質疑刊出專題報導的雜誌《紐約客》,多次提到研究主要作者—堪薩斯大學博士生迪帕瑪(Robert DePalma),但該生並未名列期刊作者。蘇格蘭的古生物學家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也在網路上質疑期刊原文僅在附錄部分提及一種恐龍化石的類型,專題報導所引的數據似是無中生有。儘管不少考古學者對此研究結論仍持保留態度,但他們也認同此研究有助於還原隕石撞擊事件原貌。

科學家於1991年發現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為隕石單次撞擊造成「白堊紀-第三季滅絕事件」(KT boundary)的說法帶來有力證據。儘管撞擊事件引發的環境變化有多種推論,但「災變說」仍自此打敗「地質漸變說」成為主流理論,不過近來隨著科學家發現歐洲存在同年代隕石坑,單一撞擊滅絕理論也受到多重撞擊說質疑。隨著更多的隕石坑年代測定結果出爐與化石出土,恐龍滅末日的真實景象恐將再次顛覆世人想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