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服裝品牌關廠停產!虧損達6億「800間門市倒光」,創立54年賣股權救公司

2025-06-04 13:08
「上海麗嬰房」股權將出售,目前已找到潛在買家,董事會也授權董事長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最快於年底前完成交易。。(示意圖/取自pexels)
目錄

童裝品牌老字號「麗嬰房」近年來面臨少子化與網路零售浪潮的雙重夾擊,經營壓力節節升高。這家有超過半世紀歷史的公司,近期啟動一連串轉型策略,除了全面停產自有工廠、轉向外包製造,並積極處分中國資產、縮減門市版圖,朝「輕資產化」轉型,以求重塑競爭力。

麗嬰房自產告終 工廠將轉型物流中心

麗嬰房於2024年底正式終止自家工廠的生產作業,這項決策源自於產能過剩問題逐年加劇。2023年,公司總產量僅42.7萬件,產能利用率不足五成,預估2024年將進一步萎縮至25.7萬件,形同停擺。

副總經理尤淑儀指出,產線規模持續縮水已難以維持經濟效益,因此全面轉向委外製造。新策略將提升生產彈性,降低庫存與資金壓力,同時加快產品上市時程,並維持品質穩定。

而原本的生產基地未來將改造成第三方物流中心,擔負起支持電商、物流與零售媒體等新事業的角色,藉此開拓新營收來源。

轉型陣痛 連年虧損拖累財務體質

儘管轉型步伐積極,但麗嬰房的財務壓力仍不容忽視。自2013年起,公司連續多年虧損,僅2017年因資產處分短暫轉盈。近三年累積每股虧損達11.32元,截至2024年3月底,待彌補虧損高達6.7億元,相當於公司實收資本額的一半。

因淨值持續下降,2024年3月,麗嬰房被證交所列為全額交割股,流動性大幅受限。股票市價約在4.75元徘徊,雖仍有超過3.7萬名股東持股,但市場信心明顯疲弱。簽證會計師也在最新財報中警示,公司面臨重大營運不確定性。

縮減據點、出售中國股權 輕資產策略持續推進

麗嬰房全盛時期曾在兩岸擁有超過千家門市,如今實體店數已大幅縮減至331家,其中台灣185家、中國146家。2024年更是一年內減少73個據點,中國地區佔了絕大多數。

為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公司也著手處分在中國的業務資產。近日宣布將出售「上海麗嬰房」的股權,目前已找到潛在買家,董事會也授權董事長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最快於年底前完成交易。

公司強調,這項交易是落實中國市場「輕資產化」的重要一步,後續將依規定辦理公告及申報。由於涉及兩岸法規程序,內部正積極協調推動。

尋找生機 聚焦品牌經營與跨界合作

在整體產業環境快速變化下,麗嬰房正加快腳步重塑營運模式,將未來重心放在品牌經營、商品設計與數位通路拓展,同時尋求跨品牌合作機會,強化市場布局。

面對實體通路衰退與電商競爭加劇,麗嬰房寄望透過資源重整與策略轉型,在新零售時代中尋得突破口,重新定位品牌價值,擺脫連年虧損陰霾,重返成長軌道。 (相關報導: 汽車品牌巨頭宣布破產!燒光948億融資「欠稅欠薪大裁員」,逾3000人失業恐倒閉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