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人類躺平!民主歇菜─AI崛起將如何破壞民主選舉?

2024-01-04 06:10

? 人氣

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為「工業4.0」或是「綠色工業革命」。在2011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覽會上被提出來的工業革命概念包括了人工智慧、新材料、分子工程、石墨烯、虛擬實境、量子通信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等等多方面的發展。這些變革對於我們社會所帶來的改變和效益,在今天仍然是一個現在進行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察前面三次工業革命的效應時,我們會發現,這些技術上的變革所帶來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s)不僅僅把人們從舊有的生產模式驅往新興的產業,同時也包括了新興消費階級的誕生。例如,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者同時也是各種汽車、家庭電器的購買者。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催生出來的大量服務業員工同時也是各種資訊、電子產品,以及從醫療美容到娛樂旅遊產業的消費者。

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的話,許多舊產業的員工的確被無情地淘汰到社會邊緣,但是新產業所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和消費市場要大大的超過舊產業萎縮的損失。換句話說,只要新的產業革命可以創造出,或者維持住一個同時身兼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中產階級的話,我們就會看到經濟的持續成長——只要經濟持續成長,透過政府的稅收和民間的消費,新創造出來的紅利最後就能夠澤被於大眾。

請問,將成為第四波工業革命主軸的AI產業,它所帶來的新興消費階級在那裡?在自駕車、無人商店和ChatGPT消滅了大量的司機、店員和文創工作者,甚至中階企業的職位之後,未來AI為我們所帶來的,更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將會由誰來買單呢?

問題2:AI將帶來什麼樣的承諾,它們能夠實現嗎?

要進一步分析「AI時代的消費大眾在那裡」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介紹90年代一群麻省理工學院學者所提出的「ALM假說」。這個假說認為,若要釐清科技與工作的關係,光憑藉著醫生、律師、工廠作業員等等「職業」上的區分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把每一種職業進一步拆解成不同「任務」的組合,並把不同的任務歸納在「重覆性的高低」、「技能純熟度」等等類別之下。學者們觀察到,不同職業所需要的「例行或重覆性任務」的比例各不相同。我們從ALM假說所得到的重要結論之一,就是凡是含有「例行任務」比例越高的職業,其被自動化設備取代的機會就越大。(參考資料:不工作的世界 )

利用ALM假說,我們能夠很清楚地描述在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人們從農業轉往工業,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人們從工業轉往服務業,並且創造出全新經濟內容的過程。同時,我們也能夠利用ALM假說來解釋1995年至2015年間「產業空洞化」的原因。所謂產業空洞化指的是隨著IT技術普及於職場,人們觀察到產業頂層的「勞心」工作仍舊存在,同時像是園丁、保全、清潔工等等社會底層低薪工作的需求也略有增加,但是許多經濟體在傳統上所擁有的中產階級卻逐漸流失,原因就在於中等收入勞工的工作內容有很大一部分屬於「例行」的任務。社會底層的工作雖然也有可能被機器取代,但是由於產值不高,雇主就比較難以取得經濟上的效益。(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政府提高法定基本工資的時候,其效應可能反而是讓企業提高了引進自動化的誘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