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年輕人不讀,農經如何冷灶熱燒?

2023-06-22 06:4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想順利推動智能農業,不僅需要具科技及農業專業的新農民,更需要具備農業科技、農業經貿、農業技術暨投資分析、新行銷模式等跨領域高端人才。(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作者指出,台灣想順利推動智能農業,不僅需要具科技及農業專業的新農民,更需要具備農業科技、農業經貿、農業技術暨投資分析、新行銷模式等跨領域高端人才。(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大學轉系本是很普遍的事,坊間也有專為轉系轉學開的補習班,但是看到日前媒體報導,台灣大學110學年度轉系申請人數中,最多人想轉出的,竟然是農業經濟學系,比例更是高達系上一半,反觀台大經濟系卻擠破頭有110人申請轉入。雖然對了解國內農業這些年轉變的人,對此結果並不感到意外,卻有些許惆悵與感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生選系除了考慮本身興趣外,很多是考慮到畢業後的出路,而台灣已由農業社會轉為工商業,農業產值對國內GDP貢獻已降至1.6%,受政府重視程度自然不及IC電子產業及服務業, 特別是這些年國內農業登上媒體版面的多屬農地大量遭占用,農業基層勞動力短缺,產銷失衡,農產價格暴跌,農業遭天然災害要求政府給予補助救濟,外銷對岸農產品遭暫停輸入等負面新聞,少有正向的報導,更看不到願景,讓學生普遍認為農業係屬傳統過時產業,農業相關科系自然不會是大學科裡的熱門科系;特別是這些年蔡執政團隊碰到農業問題,幾乎都是靠大撒幣給予補貼來安撫農民,農業施政多沒有經過嚴謹的政策分析與論辯,跟學不學過農經好像沒有關係,表現荒腔走板,政治凌駕專業,致政治正確遠勝過於專業學養,不僅讓許多農經學者感到失望和汗顏(農經出身的主委卻用政治處理農業問題,讓台灣農業到未來願景),一個處處依賴政府補助保護,卻又處處在經貿談判中被犧牲的產業,以台大學生的資質,又豈會看不出來,還會傻傻覺得讀農經未來會有出息嗎?

傳統農業或許難被期待,但結合科技的新農業經營模式,未來遠景可期。民以食為天,隨著極端氣候及區域政治爭端加劇,農業的重要性歷久彌新。事實上隨著資訊科技,AI技術,機器學習 (ML),物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普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如透過無人機,有學習力的農業機器人,自動除草、除蟲機,無土栽培,傳感器,自動採收機,自動耕耘機,物種選擇,元宇宙等技術,整合成為超智能農業生產系統,甚至在農產品收成後的物流、倉儲(智能調控溫度和濕度)等,也有新的實用數位科技。智能農業實際上運作包括精準農業、牲畜監控、養魚和智能溫室等,可緩解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在歐美已有不少向農戶出租各類智能農機,提供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農事資訊服務,農民不僅將不再需要每天日曬雨淋,也無須擔憂天候變化,只需坐在電腦前,就能透過鏡頭看到農地的真實情況,再經過大數據分析判斷,進行即時精準管理;只要滑動滑鼠就可以派出全自動農業機械執行操作。不僅可以大幅減少人力,幫助農民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農產品,還可以幫助農民提高產量、品質及產值,大幅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減少農產品耗損,降低因氣候變化造成作物損失和歉收的風險也非常環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