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年輕人不讀,農經如何冷灶熱燒?

2023-06-22 06:40

? 人氣

使用智能農業使得務農不再是辛苦的差事,將可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農業工作,緩解農業經營者高齡化的困境。人工智慧正在顛覆農業領域,最近人工智能在農業實際生產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尤其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未來遠景看好。可預期未來農業經營,將跳脫傳統農業經營模式,逐漸從以「人力」和「經驗」為核心,轉向以「資訊」和「數據」為核心的產銷模式,也給農業賦與新的業態,成為未來熱門產業,智能農業市場有望在2022年達到203億美元的規模,2028年達479億美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鑑於智能農業屬技術密集型產業,未來農業人力市場對低技能勞動力需求可能會縮減,相對的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會增加。著名的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Ian Pearson)博士,在其預測未來10大最賺錢的職業中,即涵蓋農業人工智能工程師(Agriculture AI Engineer),認為可以幫助農民採取更可持續的耕作方法,更好地利用機器,並提高播種和雜草控制等管理方法,大幅提高產量、產值與利潤。農業要實現智能化,就需要全力培養網路全領域的專業知識及人才,當前一般農民在受教育程度和掌握新技術技能方面,還無法達到基本的要求,還需要給予不斷的技術指導和相關知識的普及,可考慮將智能型農業,列入農業相關學校的必修課程和有關農業人才培訓的重點內容。

台灣想順利推動智能農業,不僅需要具科技及農業專業的新農民,更需要具備農業科技、農業經貿、農業技術暨投資分析、新行銷模式等跨領域高端複合型人才,這些都是未來農業經濟系想培育的目標,尤其不能只講求理論模型,更要重視「跨領域」實作課程(可藉助元宇宙來補實作之不足),缺乏農業實務經驗是當前農經系學生的一大弱點,農經系想成為朝陽產業,需要改變的不只學生,教師更是責任重大需再進修,不能只是改系名(台大農經系惟一未改名的大學),改學科名稱等,教的還是傳統農業內容,新瓶裝舊酒於事無補!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