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急先鋒背後 香港學生激進派前世今生

2014-08-29 16:19

? 人氣

「在學聯的時光,我們感情特別好,跟樹暉……」楊政賢的表情變得柔和,他說出了一串人的名字,學生工作之餘,他們也有著很多交集,一起買酒回辦公室喝,打一款叫《帝國時代》的遊戲。那段溫情時光已經遠去了。如今,楊政賢進入民陣,而時任秘書長的陳樹暉則成為了佔領中環秘書處的全職員工。學聯像個香港社運的黃埔軍校,很多如今活躍在政治領域的人,都有過學聯背景——他們被稱為「老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鬼」指那些已經離開學聯的人,這並不是一個無禮的稱呼,相反,喊一聲「老鬼」,表示親密與認同感。嚴格來說,老鬼們與新人並不會存在類似骷髏會式的緊密聯結,但經驗豐富的老鬼是值得信任的。成為佔中秘書處的一員後,某些機構邀請陳樹暉會面。他立刻請教老鬼,「他們通常會用什麼名義去找你,一聽就聽得出來。」於是,他用拖延的方式,擱置了那些可疑的邀請。

有三個物業資金不缺

香港學聯擁有三間物業(一間自用,一間借給民間團體,一間租出),可以申請免費使用大學的會議與活動場地,全港八萬五千名在校大學生每年每人六元的會費、出租物業收入以及「老鬼」的捐款,則基本保證學聯日常開支,無需進行街頭籌款(用陳樹暉的話說,「我們相比其他團體資源真是比較多,所以不要搶他們的」。)——這一點,足以讓台灣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豔羨不已,他們的團體在學生會架構之外,資金捉襟見肘。

與黃之鋒建立的學民思潮不同——個人英雄主義難免過分凸顯,香港學聯的代表性來自於八家大專院校學生會的授權,只有所有院校學生會都通過的決定,才能以學聯名義進行。憲章中規定了每個職位的功能、發言規則與替補機制。秘書處是學聯的行政機關,所有行動的執行機構,而監督機構是常務委員會,由各校學生會的會長或副會長、常務委員會主席及秘書處選舉職員組成。

香港大學學生會是唯一仍堅守著古老而程序化的英式傳統的,開評議會的場地是校務委員會的議事廳,每個人穿學袍,會議用英語進行,發言前要說「主席,我要說話」,發言完畢要說「謝謝主席」。

這種嚴謹似乎與香港學聯本身那種散漫自由的氣氛格格不入。「港大的人比較精英一點。」陳樹暉說,他本人則是嶺南大學畢業生。這種刻板印象未必適用於每一個港大學生,但周永康確實如此。他擁有GPA3以上的良好成績,喜歡讀書,趕赴亞洲週刊約訪時隨手拿著一本介紹香港廉政公署的書,總是嚴肅而拘謹。「我花了差不多一年才認識他,那一年港大學生會本來就是我們不喜歡的。」陳樹暉說:「所以他要花更多的努力去讓別人相信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