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騎YouBike還有錢拿… 換個腦袋推公運 政府可以這樣做

2016-07-18 08:40

? 人氣

為了鼓勵大眾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學者建議應該擴大轉乘誘因,並優化服務。圖為騎乘在自行車專用道上的YouBike。(陳明仁攝)

為了鼓勵大眾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學者建議應該擴大轉乘誘因,並優化服務。圖為騎乘在自行車專用道上的YouBike。(陳明仁攝)

在大台北工作的民眾一定相當有感,每天出門遇到頭一件痛苦的事,便是塞車、塞車、再塞車,短期而言,在台北工作的人數不會有大幅度變動,汽機車數量也並未減少,塞車問題恐怕只會越來越嚴重,但到底台北市的整體交通要做哪些大小手術,才能避開後患?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期要求交通局,籌組專案小組通盤檢討公共運輸票價,特別針對公共運輸的「費率」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後續將有一番更有效的轉乘優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大教授、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曾多次接受柯市府的專業諮詢,他認為,台北市公共運輸間的整合,是提升當前公共運輸市占率的關鍵因素。

市府交通組顧問張學孔專訪。(王德為攝)
張學孔認為,台北市公共運輸間的整合,是提升當前公共運輸市占率的關鍵因素。(王德為攝)

他進一步解釋,台北的捷運站是孤島,沒有結合公車路線及YouBike的站點一起規劃,也缺乏以「人」作為都市中使用運具主體的角度,考量個人轉乘接駁需要而生的規劃。他認為,過去台灣的車站設點是「工程導向」思維,目標是快速完成工程建設,因此,未讓至今已耗資7000億的捷運充分發揮城市居民應有的休閒、商業、社會活動等通行與生活結合的綜效。

「公共運輸要有絕佳的服務 因為大家有其他選擇」

根據他多年研究公共運輸的經驗,張學孔認為,民眾最關心的就是「第一哩」與「最後一哩」的接駁,因為大家在乎的是「door to door(門到門)」的旅行時間,其他還包括多重運具的安全、可靠的服務(專用路權)、可預期性(準點)等,他表示,之前曾做過問卷調查,若能夠符合以上要求,市民願意多走18%到22%的路程來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這會是未來政府應努力的方向。

正準備行駛入台北捷運文湖線六張犁捷運站的捷運列車。(顏麟宇攝)
研究發現,公共運輸工具若能符合安全、可靠、可預期性等標準,就能夠吸引民眾搭乘。(顏麟宇攝)

張學孔更提出「BBMW」的綠運輸概念,這分別指的是單車(Bike)、公車(Bus)、地鐵(Metro),與步行(Walk),透過TOD(公共運輸導向)與ICT(乘車資通訊)完善的交通無縫整合,提供站點密度低中高、服務範圍小中大的網狀公共運輸,因為,私人運具的普及,也一定程度代表了民眾對公運的「疑慮」,甚至「反制」,因此,「公共運輸一定要有絕佳的服務,因為大家是有其他選擇的」。

「方便度」絕對是民眾選擇私人運具最關鍵的原因!張學孔表示,以速度而言,根據世界標準,公運的搭乘時間是私人運具的1.8到2.5倍。而根據本報導實測,若同樣從「信義區」移動到「內湖區」,騎乘機車約需花費30分鐘,自駕小汽車約32分,搭乘公車轉捷運則要耗費55分,在時間上,私人運具具有絕對優勢,加上公運的方便度遠不如私人運具,公運不能僅靠減碳宣導,還需要在其他面向祭出絕大的誘因,例如價格,方能吸引民眾搭乘,張學孔稱之為「推拉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