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某些節日聚會,或是需要拜訪長輩時,不少人都會困繞該如何和對方聊天,面對某些問題,例如「打算結婚了嗎?」等等關心的話,也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回覆對方又不失禮。本文摘錄一些容易成為「話題殺手」的聊天陷阱。
節慶聚餐,「話題地雷」別誤踩
在假期時,每個人都希望能順利應對各種場合,度過愉快的時光。然而,逢年過節,要不就是與家人同樂,要不就是許多尷尬場合,甚至因家族恩怨而暗潮洶湧。對於某些節日聚會,我們滿懷期待與親朋好友相聚;但也有一些場合是例行公事,甚至因配偶的要求而不得不參加。
叫人不舒服的刺耳言談
1、「你們打算結婚了嗎?」
我們許多當媽媽的(我也不例外),總認為長期交往的伴侶最終會步入婚姻,但這並非理所當然。同樣的,對於已婚者,又可能被追問:「什麼時候讓我抱孫子?」別這麼問,如果他們有意分享親密生活,早就會主動告訴你。
2、「我聽說艾瑞克被西北大學錄取了,為什麼他要選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或許是經濟因素影響了選擇,又或者只是個人偏好,無需猜測或評判,特別是牽涉到財務上的議題。
3、「謝謝,不用了!我看到你變成這樣,就決定不喝酒了。」
這樣的話既刺耳又不必要;如果非要討論某人的習慣,也應選擇私下進行,讓某個人有難堪感受,通常無法激勵他產生正向行為。
4、「為什麼要搬離之前那麼漂亮的家啊?」
疫情、通貨膨脹或失業等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搬遷。對此,請少些好奇和評論,記住長輩的忠告:「沒話說的時候,不說話也是一種智慧。」
5、「我就知道你支持的候選人不會上啦!你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
選舉後,很多人可能心情低落,這種幸災樂禍的話只會火上加油。與其嘲諷,不如展現團結心態:「我們都在努力,希望未來會更好!」
6、「你還沒吃飽嗎?」或「你怎麼都不吃東西?」
每個人對過節飲食的選擇都不同,對某些人來說就是馬拉松式的吃到飽,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奧林匹克式的自律時間。尊重他人的選擇,不必對別人的飲食習慣指指點點。
7、「我知道你在帶小孩,但沒想回到職場嗎?」
無論是選擇全職在家照顧孩子還是外出工作,都是個人選擇,應該尊重。對他們的生活表達真心的興趣,更好的提問方式是:「帶孩子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跟我說說你的一天」或「空閒時間你都怎麼安排?」
8、「我發現你忙到連衣服都沒時間燙了。」
每個人優先考慮的事情不同,如果他今天穿了一件襯衫,已經很不錯了,用寬容的口吻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