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iPhone硬體成本曝光!專家精闢分析,揭蘋果「暴利」的真相…

2018-09-28 15:26

? 人氣

所以雷軍承諾小米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與其說是良心表現,不如說是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的利潤普遍不高,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就曾表示利潤率能達到5%這個水平的手機廠商「鳳毛麟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愛范兒提供)
(圖/愛范兒提供)

全球市場份額排在前五的手機廠商中,大概只有蘋果和三星能做到利潤率能超過5%。不過就算以蘋果每台手機1171元的利潤計算,也只是占到iPhone平均售價724美元(約新台幣22074元)的23.5%。

如果硬體成本真的只佔售價三成多,再扣除23.5%的利潤,剩下的近五成哪裡去了呢?

5萬多元 iPhone 成本13500,這就是蘋果暴利的真相?

正如上文所說,看待 iPhone 的成本不能只看硬體成本,不過這點非常容易被消費者誤解。

比如雷軍所說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並不等同於將小米手機的售價乘以5%就是每台手機賺到的錢,也不是說售價的95%都是硬體成本。

利潤確實就等於收入減去成本,但這裡所說的淨利潤,剔除的除了硬體的物料和生產成本,還有研發、營銷、稅費、專利費和渠道分成等等一系列費用。而每一家廠商的情況可能都有不同,至於具體的構成比例廠商也很少會公開。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確實有一定參考價值,但零件成本難以準確體現出廠商的利潤構成。蘋果CEO庫克在2015年曾表示這類成本分析並不能反映實際成本:

我還從來沒見過一個能夠接近精確的報告。

所以要準確估算iPhone的成本構成並不容易,比如iOS 12的研發優化成本就不在443 美元的零件成本裡,蘋果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研發成本已經投入了32億美元,未來一年投入可能投入超過100億美元。

但你很難釐清這些研發費用在不同產品線上的分配比例,而且研發費用中還有一部分是一次性工程費用(Non-recurring engineering),即某項技術研發完成後可以在後續多款產品中復用,這在iPhone中也很常見,那這部分成本要怎麼計算也十分複雜。

當然還可以看經營利潤率,也就是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如果用這個指標計算,蘋果上一財季的經營利潤率為21.6%,意味著蘋果可以在每1塊錢的收入中賺到2毛錢,利潤已經十分可觀,但這是蘋果整體的利潤率,不足以說明iPhone的情況。

不過iPhone確實賺取了智慧手機市場大部分的利潤,這裡面既有一定的品牌溢價,也和成本控制有一定關係。相比與華為OV等中國廠牌手機廠商在線下渠道的大量投入,蘋果的直營店一直是坪效最高的零售店,而任正非則抱怨雖然手機賣得多,錢卻被渠道賺走了。

至於 iPhone這種利潤算不算暴利,似乎大眾對暴利的定義也各有不同,有人說5%已經算暴利了。

至於新iPhone買不買這個問題,每年的答案都大同小異,得看自己的預算和需求,該買的人還是會買,對 iPhone是不是暴利也不會太感冒。

不買的也可以像我一樣,靜靜地看著同事舉著iPhone Xs四處搜尋網路信號。

文/李超凡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原標題:史上最貴 iPhone 物料成本曝光,這就是蘋果暴利的真相?)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