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亂掉、量多貧血,小心婦科早已亮紅燈!婦產科醫師曝5大關鍵前兆,出現盡快就醫檢查

2024-05-14 13:27

? 人氣

經期如果亂掉很久、量多,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示意圖/取自photo-ac)

經期如果亂掉很久、量多,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我上週在公司員工體檢時,醫生說我左邊卵巢有一個水泡,這個需要開刀嗎?」「診所醫師說我長了一個畸胎瘤,什麼是畸胎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卵巢腫瘤

卵巢腫瘤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分法就是良性瘤跟惡性腫瘤。良性腫瘤裡面最常見有下列幾種:巧克力囊腫、功能性卵巢囊腫、水瘤和畸胎瘤。巧克力囊腫,這邊就不再重複敘述。

2. 功能性卵巢囊腫(functional cyst)

為良性卵巢腫瘤的最大宗,指的是卵巢每個月隨著荷爾蒙週期變化而生長的卵泡。在排卵前的卵泡稱為濾泡(follicular cyst),排卵後的卵泡則稱為黃體(corpus luteum cyst),經常在下一次月經來過之後再追蹤時就看不到了。黃體囊腫一般不會有症狀,頂多是在排卵前後會有些悶脹不適感,但也不見得每個月都會發生。

特別提醒

功能性卵巢囊腫是最常見的良性卵巢腫瘤,即卵巢隨著荷爾蒙週期變化而生長的卵泡,經常在下一次月經來過之後,再追蹤時就不會看到了。

3. 黃體囊腫破裂

這邊要特別說明一個婦產科的急症:黃體囊腫破裂。

黃體囊腫破裂大部分發生在排卵前後,因為排卵的同時有可能會有些出血,出血蓄積在黃體內形成囊腫,如果出血持續或者這時候受到外力撞擊,就可能導致囊腫破裂。輕微的情況大部分會有持續的悶痛,這是因為血液流到腹腔,造成刺激所導致;但是嚴重的情況下,出血可能會非常大量,使患者有血壓低、心跳加速等表現,若沒有及時發現,甚至可能會休克。

特別提醒

這種情境經常發生在激烈的性行為後,所以性行為後的劇烈腹痛,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喔。

4. 水瘤

有時候在超音波下,我們會發現卵巢瘤並未隨著月經週期而消失,那這樣的瘤就有可能是漿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俗稱的「水瘤」。水瘤一般沒有症狀,除非大於一定的大小或是有明確症狀,否則建議可以持續觀察一段時間。若有症狀發生,常見的包含下腹部悶痛感,或者雖然不痛,但患者會發覺自己下腹部異常隆起。

5. 畸胎瘤

另一種情況就是在超音波底下發現卵巢瘤裡面有許多不均勻的線條或是團塊,當醫師開刀進去取出腫瘤時,會發現裡面充滿了油脂、頭髮甚至牙齒等組成,我們稱之為畸胎瘤。多數的畸胎瘤沒有症狀,通常都是因為別的原因,例如經痛、月經不規則等,到婦產科檢查才偶然發現。還有一種狀況會讓患者偶然發現自己有畸胎瘤,那就是卵巢扭轉。

卵巢扭轉的時候,會導致患者有持續性的腹痛,甚至有可能痛到吐;給予止痛藥也許可以緩解部分疼痛,但藥效過後,疼痛仍會持續。(其實任何地方持續疼痛建議都要來就醫)畸胎瘤之所以會容易造成卵巢扭轉的原因,在於卵巢內部的重量分布不均,所以在一些激烈活動之後,會導致卵巢翻轉,而且不一定能自己復位。卵巢扭轉是婦科急症,因為若沒有及時解開扭轉,卵巢的血液便無法流通,可能造成卵巢壞死,屆時必須完全切除,這樣未來就只有一邊卵巢有機會排卵受孕。

畸胎瘤的成因目前還未有定論。大部分的畸胎瘤都是良性的,但最終仍要以病理化驗的結果為準。40%的女性可能會有兩側卵巢同時或先後長出畸胎瘤,因此術後的規則追蹤也是非常必要的。

大部分上述的良性卵巢囊腫都跟子宮肌瘤一樣,不大會造成症狀,但切莫因此忽略規則追蹤的重要,否則腫瘤越來越大卻沒發現,就不太好了。一般建議,最好半年追蹤一次;若腫瘤持續長大,可以跟醫師討論手術切除的必要性。

作者介紹|張瑜芹

除了醫師身份外,同時也是媽媽寶寶、嬰兒母親、媽媽經、媽咪拜等婦產科與女性議題雜誌與網站專欄作者。(相關報導:子宮肌瘤初期幾乎無症狀,發現時腫瘤早已數個月大!醫師揭6大關鍵前兆,4種NG飲食習慣快戒掉|更多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意市集《女性私密保健全書:對症診療、荷爾蒙調理、歡愉養護,婦產科女醫的全方位身體指南》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