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有可能會爆發?專家:台灣人1事做得越好,中國越不想要侵略

2024-04-22 15:01

? 人氣

發生台海戰爭怎麼辦?(資料照/林瑞慶攝)

發生台海戰爭怎麼辦?(資料照/林瑞慶攝)

寄國防於民防,全民都參與的戰爭,就不會失敗。烏克蘭的狀況很清楚,侵略者進入充滿敵意的環境,很難全身而退,更不要說是進行有效統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在民防上其實有非常大的優勢,只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這就跟第一步與第二步有關,沒有先認識戰爭的可能,也沒想去擔起戰爭的責任,只想要勝利後的收割。一個只想割稻尾的人,自然沒想過播種,也就沒有成果可言。

全民國防具體來說,就是要先明白戰爭的民眾需求是什麼。烏克蘭的例子是,維持既有生活步調,就是對戰爭的最大支持。也就是該上班的去上班,要上課的繼續上課,多了一些防空警報需要避難的措施,增加了戰爭損害時的救濟。

現代戰爭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誠然烏克蘭以陸戰為主,東部前線戰況激烈,但放在台灣可相比較的是烏克蘭的西部後方都市,俄軍沒有直接侵入,僅能以空軍、飛彈襲擊的地方。多數的城市遭遇空襲,數十發飛彈、無人機造成的損害,以百萬大城來說,相當於多處火災,比台灣的地震還要輕微。

一方面是現代飛彈以破壞為主,擊中民房的損害比較接近以大型機具拆房子,要對城市進行大範圍毀滅,需要用燒的。所以理論上而言,中國若要隔海打擊台灣的民心士氣,以殺害平民恐嚇為主,應該裝燃燒彈無差別點火,讓城市的消防能力過載。只是這會引起國際上極大的反彈,若中國不願意過多外力介入,對平民大量殺傷的手段,在外交上反倒是昏招。

這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在前線城鎮各種武器都用下去,反正軍隊躲在裡面,有足夠藉口使用燃燒彈、油氣彈、白磷彈進行毀滅。然而後方的城市則不能這樣處理,數十枚飛彈、無人機多半只能造成數棟房屋毀損,在民眾有聽到防空警報並進行避難下,死傷人數極低。

以中國的飛彈存量而言,數千枚平均攤到台灣各大城市,從北到南大小幾十個,等於每個城鎮分幾十枚不到,造成的傷害有限。戰爭若走到長期化,中國即便開足馬力生產飛彈,依照俄羅斯模式,頂多是隔週發射數十枚,針對特定一座城市集中打擊。

說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明白現代戰爭的首波打擊都是飛彈,且要等到防守方的防空出現破洞,攻擊方的戰機才會出現於空中。以中國對台侵略的狀況而言,真有戰機在台灣上空不停盤旋丟炸彈,出現如同二次大戰的漢堡空襲、東京轟炸等場景,得要先全部殲滅台灣的空軍、海軍,以及一大半的陸軍防空車輛。

說直接點,中國的飛彈數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這個目標!

俄羅斯一年之內發射了五千發以上的飛彈,連遠比台灣弱小的烏克蘭陸軍防空力量都清不掉,更別說我們這種到處都是城鎮地形可以躲的國家。既然飛彈洗不了地,那就不可能出現二戰的美軍空中堡壘轟炸群,最多跟俄烏戰爭開打一年後相同,僵持在那邊。

此外,雙方都要保有一定的飛彈,作為後續攻勢的預備,這就變成我們在新聞上每週看到一兩次,兩邊各自發動小數量的飛彈攻擊、無人機偷襲。每次的傷害,都能透過防空警報早點疏散,獲得最大的降低。

重點是民心士氣的維持

這也是為何烏克蘭戰爭兩年後,有類似威脅的、鄰近的東歐國家考察出結果,備戰的重點都不會放在武器裝備,而是民心士氣的維持。烏克蘭遇到飛彈襲擊可以用愛國者攔截,無人機攻擊能用德國退役的獵豹式防空砲車處理,除了膠著的前線,後方基本恢復生活形態,而空襲多半都能攔下,對生活的影響,重心在民生物資的供應是否能保持戰前狀態。

以台灣來說,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民生工業,中小型工廠數量眾多,中國若要以摧毀生產力的角度下手也打不完。要維持生活不變,則要逆向思考,若中國真採取打擊民生設施,讓人民生活水準驟降,以戰迫降,該怎麼辦?解放軍顯然會優先打擊大型目標,水廠很可能遭到破壞,電廠會受損,電網會被打壞,供水供電系統受到影響,那該怎麼處理?

分散化、小型化永遠是解答之一。發展小型發電設備,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板,形成一個個區塊,讓民生用電難以被一次性毀掉,若家中備有充足的電池更好。台灣目前的大樓形態,水塔儲滿一次可以用很久,分區供水搭配定點消防車供應就足夠。若還是擔心,生產夠多的小型淨水設施,以及可以收集雨水的裝置,以社區、街道為單位提供,水的問題可說不存在。生產足夠的瓦斯罐維持生火,建立分散的儲放地,配合守備隊、民防組織調度,能有效降低衝擊。而且台灣地理位置比烏克蘭好,冬天不必依靠暖氣,若能將基礎水電瓦斯供應保持住,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

只不過我們得認清,戰爭爆發後,生活便利性對比現況絕對會有落差。為了防止社會動盪,一定程度的宵禁是必要的,物資配給也會出現,捷運搭一半可能得下車換成走路。且無論戰況,開戰初期一兩個月內,是不會有船隻進入台海周邊,對兩岸來說都一樣。對我們來說,要預防基礎供電供氣的原物料被斷絕,就該從現在起,做好分散式的儲放準備。

戰爭若拖到三個月、半年以上,這些問題反倒不用太擔心。現代戰爭會以不要傷害平民為前提,中國最有效的斷絕台灣原物料供應的手段,是直接摧毀港口,不是船艦封鎖。軍艦封鎖的風險極大,且會遇到外國干預,以民生需求為藉口強行派船進入,反而難處理,把港口打壞就只是台灣的事。況且,戰爭若拉長到好幾個月,必定嚴重影響東亞所有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想要此時才開始破壞民生、對平民士氣的攻擊,為時已晚,只會變成他國介入的口實。

全民國防的準備讓戰爭的不便影響變小

可以想見的,面對戰爭時,警消的負擔會很重,要如何確保民生物資的運輸不受影響,受政府控制的民防組織會很重要,以分擔警消單位的工作——無論是協調物資的運補,協助受災的區域,提供災民食住需求,乃至於治安的維持。簡單說,如果全民準備越充足,這些不便性影響就會縮短、變小。

烏克蘭有些城鎮的狀況很糟,倒不是缺水缺電,而是物資送不進去。大城市的民生用品堆到滿出來,送到較小鄉鎮的人力物力卻不足,因為政府軍隊要對抗俄軍,攔截飛彈、無人機,早就焦頭爛額,難有更多的人力來處理物資分配。以台灣的情況而言,就好比物資在台中不缺,但是南投很缺,可政府已經沒有能調度的車輛人員,僅能靠民間團體。

我們可以輕易地想像,維持正常生活步調,在台中已經沒問題,但南投呢?只靠善心團體自發性的購買運送,與有政府列案的民間組織可供調度,效率差異會非常大。

往更深遠一點看,如果「地震防災包」這種產品可以賣,為何不能有「戰爭準備包」?內含數日的緊急口糧,簡易的水過濾器,太陽能手機充電板,以及急救包、藥箱⋯⋯等。這也是一個市場,平時足夠支持廠商存續,在戰時提供民眾源源不絕的支援。當多數家庭都有戰爭準備包,就可降低政府的工作量,使其專心在抗敵上。

做得越多,中國對台侵略的手段,至少在刻意攻擊民眾、破壞抗戰意志這點,基本上就沒有效果了。

我們可以做個小結。當台灣人民生活必需的物資,生產運輸高度集中,那兩枚飛彈就可以斷絕上百萬人的供應,讓數百萬人取得困難。若全民皆有國防意識,平日就做好一定程度的準備,這形同目標從少數幾個暴增到數以萬計,任憑解放軍數千枚飛彈火箭齊發,造成的影響也會變得極低。

當中國對台的遠程攻擊,摧毀足夠軍事目標好展開登陸作戰,無法達成;破壞民生基礎設施,讓人民生活困頓,無法做到;任何會計算的國家,都曉得這場戰爭不能打。

全民國防做得越徹底,中國就越不會想要發起侵略。

作者介紹|王立

部落格與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理科人出身的教書匠,以天橋下說書人自居。研究古典戰略為主的相關學說、戰史、武器、系統沿革,與社會制度變化影響。從二○○七年開個人部落格後,以每周最少一篇三千字的自我要求,定期更新部落格至今多年,近千多篇文章從書刊介紹到各種理論簡介,希望能把社會人文科學轉化成科普等級、中學生都可讀的文章,持續進行一個人的作戰。

二○一六年開辦臉書粉專,除了定期文章外,也在方格子開辦系列專欄,協助普及性的觀念推行。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

作者介紹|林秉宥

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淡江大學法學碩士,現為新北市市議員,為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曾協助《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其實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的出版與推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原標題:三十五、防止戰爭的第三步:全民國防)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