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工作50年存5百萬都有困難,為何許多年輕人不到30歲就輸掉幾百萬?財富自由要認清的3件事

2024-03-25 16:22

? 人氣

多數家庭的財富都是一直傳承累積下去,台灣又不是剛光復那時候,自然不少家庭都已有點資產,只是不說。(示意圖/取自photo-ac)

多數家庭的財富都是一直傳承累積下去,台灣又不是剛光復那時候,自然不少家庭都已有點資產,只是不說。(示意圖/取自photo-ac)

昨天的文章寫到有年輕人因為融資、期權三百萬積蓄的新聞,今天早上就有位讀者來訊,內容是這麼寫的:「感謝你的分享,我和27歲的那位兄弟情況非常相似,看到你的文章我的心情也好了一點點,感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安慰了幾句,請他好好加油,重新站起來比較重要之後,他主動提到了發生什麼事。

「2021年的時候,我輸掉了12萬美元,今年又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賺回了3萬美元,但是前幾天又因為投資期權輸掉了,現在該如何是好?」

這問題範圍很廣,如果沒有好好自我介紹,沒有談到原生家庭背景、自己的職業、年收入、家庭成員數量、年紀、對於金融市場的認知程度到哪等等,
那沒辦法給予什麼有用的意見,於是請他好好寫封信過來,才能仔細答覆。

網路上總是充斥著各種神奇致富的故事,不管是靠著某個新興產業的飆股,又或者是靠著什麼神奇妙招,萬無一失的策略等等,有真有假,但大多數是假,卻又很容易讓人心動,也因此才會有這麼多人受騙上當,不管網路上已經宣導了多少次,千萬不要相信,就是有人不信邪,去加入各種賴群組,
這實在很不可思議,因為到底為什麼會有人要給明牌?

即便政府天天宣導也沒什麼用,因為台灣人真的太有錢了,才會每天有這麼多人受騙上當,而且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轉帳,可是卻連一本200多元的書都不願意看。

想想也真是令人有些難過。

曾有讀者問過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分享給大家想想:

「畢大,為什麼新聞報導或網路上看到那些被詐騙的人,不管是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可以被騙上百萬甚至高達千萬?假設真這麼愚蠢的話,那他們的積蓄又是從哪來的?反而自己拼死拼活讀了這麼多書,還認真工作,到了50歲連個五百萬存款都有困難,想想真是不公平,這其中有什麼沒想透的嗎?」

這是很好的問題,這邊就以個人的所見所聞來聊聊實際狀況。

一、其實有不少人得到了與能力不相稱的財富

二、世代累積的資產其實很常見

三、在某項專業上很賺錢,但社會打滾的歷練卻不足

第一、其實有不少人得到了與能力不相稱的財富

先談第一點,賺錢這件事還真的不是只看能力,運氣也占了很大一部份,就以房子這事情來說,聽過不少案例是孩子北上去念大學,可是台北的房租也不便宜,當年的房價雖然也高,卻不像現在高到這麼嚇人,於是順便就買了間小房子或老公寓給孩子讀書用,就以現居的南港、內湖區為例,30年前的無電梯公寓,還真的跟基隆、桃園的老公寓價差不大。

現在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抱怨是有道理的,曾經有找過一位水電老師傅來修理水電,那個老師傅好奇問我剛買而已嗎?買多少?

我也毫無保留的說了,反正現在實價登錄都查得到,

也沒什麼好隱瞞,講完後我反問這位老師傅他住內湖多久了?

當年買多少?記得當時那位水電師傅跟我說:「嗯,我40年前就住內湖了,一坪好像才買5萬還3萬,有點忘記了。」

是的,就如同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覺得太便宜了,

怎麼會這麼便宜,但其實事情也不完全是這樣,一方面當時的貨幣比較值錢,再者當年沒有內科園區,也就是老內湖人幾乎工作都要往市區移動,比當時的許多新北行政區還要荒涼許多,(例如板橋),才會有這樣的房價產生,直到後來內科園區發展起來,才變成今日這個模樣。

我們不是要討論房價問題,而是要講說像這類的案例,在雙北可說比比皆是,那這些年長者身上即便有兩間房或三間,其實工作了40年的累積,也不算太離譜的事,那他們也早早還清了房貸,他們的本業絕對沒有賺到這麼多錢,但資產的加成下,讓他們都身價極高,那平常生活簡樸的情況下,只有被詐騙上新聞的時候,才會讓我們赫然發現,老人家們竟可以轉帳五百或千萬以上的金額出去。

第二、很多年輕人為什麼不到三十歲可以輸掉好幾百萬?

不管是股票、期權,或者買很好的車之類,這就是專欄常提醒的觀念:「多數家庭的財富都是一直傳承累積下去,台灣又不是剛光復那時候,自然不少家庭都已有點資產,只是不說。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被詐騙的案例是這樣,某某50多歲的中年人,明明只是做個普通工作,還養了兩個孩子,目前大學還沒畢業,收入並不多的情況,卻可以被詐騙集團誘騙,轉帳金額達四百多萬、六百多萬等等,這就是典型的案例---世代累積的財富被騙走。

第三、在某項專業上很賺錢,但社會打滾的歷練卻不足

這條的狀況很常發生在醫師、老師、軍人、幼教業、護理師,主要就是他們的工作環境較為單純,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有發現以上職業的共通點?

是的,他們所服務的對象並不會騙人,

舉例:去看診,明明肚子腸絞痛,騙醫師說鼻子很痛。

該沒人這麼蠢才是,醫生在工作的場合都是聽到真話,

可是這個社會卻大多數是客套話與假話,那自然常常會被行銷業務人員盯上,或者詐騙提供各種看似極好的穩賺方案。

那幼教老師又是怎麼回事?

每個小寶寶都這麼可愛,兩歲、三歲、四歲,這群孩子天真無邪,就算是說個小謊也都讓人覺得很天真,一下子就看穿了,幼教業相對也單純許多,加上工時極長,所以生活圈難以擴張。

其他像是軍人、一般國小、國中老師、護理師等等,這些都差不多大同小異。

總之,不要單用「薪水」去衡量一個人的資產狀況,這是極為不精確的,甚至可說誤差很大,從各種詐騙的新聞、金額來看,久而久之就見怪不怪了,因為讀者未來會發現這種現象會更多,明明開著國產車,結果住著很不錯的房子,而且管理費一個月就接近上萬,這同事的薪水、職等不是跟自己差不多嗎?

「他能負擔嗎?」、「還養了兩個小孩?」、「聽她說送孩子去加拿大念書?老二明年也要去,太誇張了吧!」

類似這樣的情況,未來都會越來越普遍。

請牢牢記住,報酬率不是看一年,兩年,更不是看三個月或半年,富人在規劃的投資理財,往往都是以世代的角度去看,這場投資的報酬率不是看短短兩三年,有時候十年都還嫌太短,我們深知資產一年要賺上一倍並不容易,可是三十年要累積成五倍,那就容易多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畢德歐夫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