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受人尊敬,醫生也會想離職?他痛苦揭秘辛:收入不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好

2023-07-01 13:00

? 人氣

醫生也會想轉職?想轉換跑道該怎麼做?專家說,你要做的就是瞄準目標,提升自己的價值。(示意圖/取自pixabay)

醫生也會想轉職?想轉換跑道該怎麼做?專家說,你要做的就是瞄準目標,提升自己的價值。(示意圖/取自pixabay)

如果設定一個期限,你可以順利轉行、有更好的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長時間是你能接受的?

換工作、跳槽,對於職場人來說,司空見慣。在原有職業進入瓶頸而到了平原期的時候,找到生涯發展的第二曲線,平穩過渡,也是很多人在四十歲之後的選擇。遇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發展為兼職,甚至成為第二職業,也是很多人的期待。

可是,一種發展穩定的職業,一個高門檻、高度專精的領域,一份大家都很看好的工作——如果這樣的人也想要換跑道,是不是會讓人有點意外呢?內科醫師想要轉行做心理師,通訊工程師想要轉行做HR(人資),金融操盤手想去當作家,在我的諮詢室裡,這樣的案例也並不少見。

其中,醫師、護理師是來找我做諮詢的一類典型職業。考大學填志願的時候,有的家長看到了白衣天使受人尊敬,看到了收入穩定,可是卻沒有看到,醫師或許不是孩子自己喜歡的工作。沒有看到這是一個需要拚命學習、持續讀書、坐冷板凳的職業,進來很難,想要跳出去也是很難的。

正宇就是這樣的情況。醫學博士,畢業後做了兩年醫師,學歷高、職業好,在級別最高的醫院就職,足夠讓別人羡慕的了。但我從他那裡聽到的,卻都是抱怨:太辛苦了,各種加班,特別是在急診,經常需要連續輪班。原本熱愛學習、喜歡做研究的他,現在連在診間看病的時間都不夠,更是沒有時間靜下來讀書。而收入也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麼好。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面臨微妙的醫病關係⋯⋯

我想,身為醫師,能來找我諮詢,說明他已經是經過深思熟慮,至少是反覆糾結、不斷掙扎過的了。

「趙老師,您就別再告訴我如何調整狀態,如何適應現在工作了。」果然,正宇非常果斷,「我能抽時間來找您諮詢,也不容易。在來之前,我已經反覆思考過了。現在的狀態,對於我來說是備受煎熬。如果能適應,我早就適應了。其實說實話,我適應得還不錯。只是,我越來越發現,我的興趣不在做醫師上,這個職業讓我體會不到滿足感。」

正宇非常堅決地說:「不瞞您說,我做了不少功課,自學了一些職涯規劃的書,不過有些道理似乎能懂,但不會應用,自己的事情想不明白。我來找您諮詢,就是希望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順利地切換出去,跨行業轉職。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最後確認真的不行,那我也就死心了。」

看來,轉行,是正宇現在最主要的訴求了。他找到我,肯定不是要我指一條「明路」這麼簡單。我需要做的,就是順著「轉行」這個訴求,把來龍去脈幫他梳理明白。

「你對現在這份職業的不滿,我大概瞭解了。其實,這只是一個職業的部分特徵而已。你比我更清楚,做醫師的,拿到『副』字備以上的職位,工作就會輕鬆一些,價值感也會更強,這又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你在這條職業道路上已經做了足夠多的準備,可以說,如果轉行,沉沒成本挺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你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呢?」

「是的,趙老師,您說的都對。這也正是我糾結的地方。」此時的正宇沉下氣,慢慢地描述起來。

「一方面,我之前做得一直都不錯。不僅學歷高,而且工作方面也做得挺好,能力得到了同事、患者的一致好評。但另一方面在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醫療管理顧問領域,立刻就喜歡上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讓我既興奮、又有些迷惘的可能性。」

「為什麼興奮?又為何迷網呢?」我問他。

「因為這個領域涉及管理,對於業界的洞察、市場的判斷與人性的理解。我一接觸就喜歡上了。怎麼說呢?如果說做醫師是謀生,那做管理顧問,對我來說,就是事業。」正宇說:「而迷惘呢,是因為我畢竟只是憑著感覺認為自己喜歡這樣的事情,但是具體地成為工作,風險有多大、有沒有適合我切入的時機、怎麼切入才能把之前的資源整合進來,這些我都不清楚。」

正宇說出了轉行者的尷尬:原本的職業對自己來說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能的職業又像霧裡看花,好像挺美,畢竟模糊。

「就你所知道的,醫師和醫療管理顧問之間有什麼關係?」

「關係還挺密切的。目前國內的很多醫院管理都很薄弱,各個科室的管理都是由專家來做,他們缺乏管理經驗,一般都是憑藉著業務經驗進行管理。所以,做醫療管理顧問,瞭解醫院的基本情況、可以和醫師有相通的話語系統,這肯定是個優勢吧。當然,醫療管理顧問畢竟是管理顧問,需要懂很多管理的知識,比如人力資源、營運管理、營銷等,這都是一般醫師不具備的。」

看來,正宇做了很多的功課。

「如果設定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內,你可以順利轉行、有更好的發展,多長時間是你能接受的?」

「三年吧。」說完這句話,正宇忽然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什麼希望。

「你剛才也說到了目前職業與理想職業之間的關係。你的迷惘,其實也就集中在兩者之間的差距上。你需要花時間去瞭解、去探索、去累積,這個過程沒有人能代替,也沒有人能承諾。就像你之前選擇讀醫學、選擇做醫師一樣,別人看著都不錯,你博士畢業了,發現自己並不那麼熱愛。」

我繼續說道:「我理解,你或許會想,『我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想知道那是不是真的適合我,別再做錯選擇,我只想知道什麼時候轉行比較好,別浪費資源。』其實,這只是在錯誤地追求確定性而已。準確地說,只是想讓自己心安。因為即便不知道是否適合,你要做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會有什麼損失。即便現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轉行最好,也不一定影響你在恰當時機轉行。」

看到正宇有點困惑,我盡量說得具體一些。

「你看,你現在也知道,即便給你一個醫療管理顧問的職位,或許你也做不來。為什麼?因為你缺乏相關知識的儲備,缺乏管理經驗,缺乏顧問經驗,這些不足,有些需要進入一份職業之後才能獲得,有些現在就可以做一些累積。另外,從雇主的角度看,他看到的是『現在的你』,一個不喜歡做醫師的醫學博士,對於一個管理顧問職務來說,價值並不相符。所以,即便是一個專業人士也不能告訴你,你什麼時候轉行最好。你要做的,就是瞄準目標,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與理想職業更為趨近。越趨近,那個最好的時機越容易出現。」

「所以,這三年時間,我可以學習一些管理的知識先準備起來。是這樣的嗎?」正宇已經把關注點的頻道調整到計劃上,而不再糾結於先定好目標、還是先行動了。

「是的,我剛才問你可以接受的轉行期間,就是這個意思。我在幫你找到一種你能夠接受的確定性。轉行不是讀書拿學位,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清楚的畢業標準。反倒更像是一趟分段跑,每跑到一個階段點,才會給你下一個階段的地圖。這和你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從上小學就知道如何讀博士是不一樣的玩法。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一旦確定方向,就要開跑了。你需要關注目前狀況和理想職業之間『本質』的差異,然後設定時間,開始準備。」

正宇點點頭。「還真是這麼回事。這麼說,我就不那麼著急了。我之前總是覺得現在的工作再也做不來了,特別是一旦想到了管理顧問,就心神不定,想衝出去,又不踏實;雖然感興趣,又怕走錯路,有閃失。差點就要找大仙算命了。」他開玩笑地說。

「不過,我還是有顧慮。」正宇把身體靠在椅背上,說:「我就只能這麼等著嗎?雖然說平時需要做累積、需要學習,但是這樣的學習會很盲目吧?也沒有什麼目標。三年時間到了,我又憑什麼下決定呢?」

諮詢在一步步推進。

「是的,你的擔心很對,三年時間,並不是看書等著,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有效準備』了。」

我拿出白紙,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講:「剛才說了,我們需要站在『未來雇主』的角度來看。你覺得,一個醫學博士來應徵管理顧問的職位,最好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要能證明其有管理經驗,比如做過科室主任;最好有相關的學歷背景,比如MBA;最好能有管理顧問的經驗,這是我卡住的點,我最擔心的就是從頭開始,然後發現不行,這樣就很難回得來了。」正宇再一次將自己的糾結具體化。

「那我們就繞開那個可能的風險,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路徑。」

「我似乎想不到了。」他攤了攤手。

你有醫學方面的學歷,也有在醫院工作的經驗。現在缺的是,管理顧問所需要儲備的知識和相關的工作經驗。如果你只是本科畢業,大可以從應徵助理開始做,慢慢來,若是確定累積三年後就能做得很好,你也能夠接受。目前最擔心的就是:辭了這邊的工作,切換了跑道,從零開始,當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可能不喜歡,可能做不到的時候,再回來,就難了。」

「是的,終於把這個卡住的點找到了,之前老是覺得不對勁,總想找到確定性,原來卡在了這裡。」

「那有沒有可能把知識儲備與經驗累積結合在一起,把轉換的決策點推後,降低轉行的決策風險呢?」我提出問題。

「具體可以怎麼做?」

「你看,在應徵的時候,經驗的顯性化呈現是之前做過的專案。而隱形呈現呢?換言之,如果只是具備潛力呢,那要怎麼看出來?潛力的呈現是需要有人推薦的,也就是說需要有背書,這就需要融入一個圈子。把這一點和知識儲備結合在一起,目標就出現了。」

正宇興奮地說:「對!我可以去讀一個MBA,看看有沒有醫療管理方向的,或者哪所大學的校友有這方面的背景。或許讀書期間,我就可以參與一些專案,到那時候,我就更有把握了。」

是的,讀書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一個人轉行,最需要的不是知識儲備,而是融入一個圈子。最大的障礙也不是缺乏經驗,而是循序漸進的路徑。最擔心的也不應該是如何發揮之前的優勢,而是如何迅速通過初始累積期。

接下來,我就和正宇一起制訂了下一步計劃:蒐集資料,準備MBA考試;蒐集更多醫療管理顧問方面的資料,找機會去拜訪、瞭解對方的需求,有目標地準備;蒐集相關的業內資訊,不管是培訓課程,還是業界論壇,有機會就爭取參加,以便瞭解更多的資訊;找到之前的校友,打聽有沒有人在做這方面的事情。

「這下就踏實了。」正宇舒了一口氣,「看來還需要做大量的資料蒐集工作。」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你的新計劃就會出現。當然,也可能有新的糾結,那我們就再約諮詢吧。」

「感謝趙老師。我覺得此時的我有點像電影《刺激1995》裡的安迪,不再焦慮、不再糾結,非常堅定,剩下的就是行動了。」正宇自己總結道。

回去以後,正宇傳了一則訊息給我:趙老師,我發現作家馮唐原來也是醫學博士,後來去了麥肯錫顧問公司,我準備把他當作我的榜樣。

【轉角看見】

職場中經常有這樣的困境:我們能做的不多,可以改變的很少;期待轉行,既擔心前途為未卜,又糾結於沉沒成本。這樣的困境讓一些人如坐針氈,如處牢籠,總在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越獄」?

脫離職場困境的思路:

1.停止抱怨,儘管你抱怨的內容無比正確,但是抱怨對結果往往於事無補。即便將來可能走完全不同的方向,在做出新的決定之前,「認真做事」,就是最好的選擇。

2.前途不明朗的時候,「蒐集資料,進行探索」就是在累積手中的籌碼。如果期待別人給門外的你一張明確的路線圖,那說明你還沒有真正走進職場人的世界。

3.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先問問守門人,門票怎麼賣。不要一廂情願地做準備,也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

4.進入一個圈子,是為了能夠更容易買到門票。畢竟進入一個行業的門票,不是出價就能買到的。能力與機會、經驗與背書,都很重要。

5.抓住機會,驗證實力,成功「越獄」。

6.有可能的話,總結教訓,下次不再掉入困境。

作者介紹|趙昂

資深生涯諮詢師,並擔任生涯諮詢師的培訓老師及督導。中國著名的職業發展專家,職涯諮詢實戰經驗領域的指標人物。曾為清華大學、北師大等大專院校兼任講師,及企業、教育機構顧問。提出「全景生涯觀」及青少年生涯教育體系「夢想教育」,專精於個人優勢發展、願景建構、生涯領導力發展、職涯平衡建立、青少年生涯教育等領域。另著有《通往未來之路》、《培養有夢想的孩子》等書。

寫作初衷:幫助卡在人生轉角的人們。

進入職場的前十年,我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路打聽,有點消息就趕過去,到了那裡發現不對,再重新出發。打聽什麼呢?我也不知道,只是逢人就問:「哪裡才有讓人熱愛的工作?」後來做了諮詢師,才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深陷迷惘。

在諮詢中,我經常思考:是什麼原因,讓有著豐富職場經驗的人困在機會裡?讓能力超強的人陷入迷惘?讓年富力強的人找不到自己的熱愛?讓前途光明的職場中堅自怨自艾?

於是,我融合十多年專業歷練、超過百萬字諮詢紀錄,凝鍊為二十五個具代表性的職涯提問,寫成這本書。

這像是一本「密碼本」,幫助卡在人生轉角的人們,破除疑慮,順暢過彎,找到生命下一步的指示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出版《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原標題:醫學博士的尷尬與意外)

責任編輯/李艾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