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今年還慘!物價漲破10%,40年前的聯準會如何壓制通膨?

2022-12-12 09:40

? 人氣

在10月6日的會議上,伏克爾提議顛覆標準的做法,委員會也對此表示支持。伏克爾沒有選擇目標利率,再根據需要調整銀行準備金與貨幣供給來達成該利率,而是建議把貨幣量的成長設為目標,並讓聯邦資金利率根據需要自由調整,以符合貨幣成長目標。據傳,這項轉變背後的基本原理是傅利曼及其追隨者所信奉的貨幣主義(monetarism)。貨幣主義主張,貨幣成長與通膨密切相關。如果貨幣成長與通膨確實像貨幣主義者認為的那樣緊密相連,那麼把貨幣成長當成政策的焦點,應該可比傳統做法(鎖定利率目標)更精確地控制通膨。在柴契爾政府時期,類似的概念在英國也有很大的影響力,當時的英國也在對抗通膨與經濟停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諷刺的是,新策略有一個可能的優點:把焦點放在貨幣成長上,可能有助於聯準會轉移那些對短期利率行為的政治批評,因為短期利率很快就會飆升至20%。尤其,新策略打破了小幅調整政策利率的傳統做法,畢竟事實證明,那種做法不足以遏制通膨。誠如資深的聯準會理事亨利.華利奇(Henry Wallich)所言:「我認為支持準備策略的主要論點,在於它讓我們採取比其他方法更強大的行動⋯⋯在新策略中,利率變動幾乎成為更積極追求貨幣總量的副效果。」

不過,最終而言,伏克爾的實驗對於改善貨幣主義的聲譽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儘管貨幣供給的成長與通膨之間長期來說有點關係(至少某些情況下是如此),但短期內這種關聯可能相當不穩定且難以預測,FOMC在採用新方法後,一下子就意識到這點。事實證明,連定義貨幣供給都很困難。原則上,貨幣供給應包括一般交易可用的任何資產,例如支存帳戶的餘額與貨幣。然而,實務上,某些類型的資產比其他類型的資產更便於交易。替代性的支付形式該如何計入貨幣供給中,又該以多少權重來計算?這段期間正在進行的金融鬆綁(逐步取消銀行存款的利率上限,允許銀行提供新類型的存款帳戶)使貨幣供給的衡量變得更加複雜。由於這些實務上的困難,FOMC在實施新政策僅僅三年後,便於1982年10月放棄貨幣主義的架構,回歸採用目標利率的傳統方法。

雖然轉向貨幣主義的做法未能長久持續下去,但1979年10月6日的那場會議依舊意義重大,因為那等於公開宣布聯準會已經改弦易轍,目的是向華爾街與全美國表示,聯準會決心打敗通膨。FOMC藉由修改策略,在一次緊急會議上告訴全世界,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這是伏克爾想要發出的訊號。

為了強調FOMC那個決定的重要性,伏克爾在FOMC會議後召開了一場罕見的記者會(對當時的聯準會主席來說,這相當罕見)。更不尋常的是,記者會還在週六晚間舉行。除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流程有變以外,伏克爾也宣布,理事會把貼現率調高了整整100個基點,至12%。此外,理事會與FOMC的其他成員一致支持新政策。顯然,有些事情已經改變了。

作者介紹:柏南克 Ben S. Bernanke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2)、聯準會前主席(2006-2014)、布魯金斯學會的傑出資深學者,著有暢銷回憶錄《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感電出版《柏南克談聯準會:二十一世紀貨幣政策》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