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補習、英文卻比同學都強!她在兒子電腦發現「驚人真相」超汗顏…一窺優秀孩子的自我養成

2018-10-23 09:30

? 人氣

孩子不過在網路虛擬的世界中蓋房子,本質上和玩樂高是一樣的事情,為什麼樂高可以,Minecraft就不可以?學校教國語,孩子大量閱讀會被讚美;學校教自然,孩子流連植物昆蟲生態會被欣賞,但是為什麼就是電腦這個科目又要他們學、又要他們盡量不要接觸太多?好矛盾不是嗎?一定有些小孩的特質是處理網路資訊、是面對龐大訊息,所有的學問都要從實作和遊戲開始不是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反問自己,為什麼大人一定要保守地在自己能夠了解的領域中,期許孩子長大?如果在我們的經驗之外,孩子跟我原本的期望不同,我要制止嗎?我應該在意的重點在哪裡?

有時候我找不到答案,於是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低估孩子的生命力,他跟我們一樣有他存在的意識,有他生命的方向,這不是由我來決定。說來也是我的懶惰,最後結論是:我找不到答案,但孩子自己找得到就好。

因為這樣,我逐漸把「孩子上網玩電玩」看成一種能力的建立。母親該顧到的穿衣吃飯洗澡睡覺生活的規律等我都有顧到,該抱抱親親罵罵受傷擦藥這些,我也有做到就可以。我可能無法和別的家長一樣嚴格限制他的電玩時間,即使一百個家長中有九十九個都認為該有時間限制,但我的兒子畢竟不是那九十九個媽媽的孩子,我的孩子在電腦時間上的「浪費」就是他的獲得,不只是英文,還有知識、流行、思考方式⋯⋯成為剩下那百分之一、也是我兒子獨一的媽媽——在這件事上,這個信念必須堅強。

這一篇原本想談英語自學,但我兒子學習英語的歷程和電玩有很大的關係,這實在是非常「教育不正確」。

至於電腦對健康的影響,我目前只能偶爾嘮叨他。作為媽媽,我當然也在意視力、骨骼和腦神經是不是被大量電玩傷害了,但每次都是提醒他自制力的重要性,要他從對網路的喜愛(或是依賴)中看見自己容易因此犯上什麼壞毛病,我相信早一點體會自己性格上的問題會比限制來得好。短時間內我兒子看來就是一個電玩小屁孩,但長遠來看,我希望自己那百分之一的信念,隨著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能產生正面的成果。

作者| 徐玫怡

擔任過唱片公司企畫、寫歌詞,後來畫漫畫、寫散文,成為專職創作者。1998年和張妙如兩人合作《交換日記》手寫體圖文書,書中描述兩人眼中的日常生活,幽默逗趣、真摯感人,甫出版便引起廣大回響、大受歡迎,開啟兩人聯手創作,歷經多年不衰,系列達二十本,陪伴許多讀者一起成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沒有學校可以嗎?》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