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分數、名次,台灣教育還剩下什麼?他在教學現場觀察「人的價值」:這才是純粹的學習

2021-10-11 09:00

? 人氣

能否在主流教育、社會價值中發現自律的力量?

回到前述那位令人驚訝的提出問題的學生,雖然他後來回到了體制就讀,但在實驗學校期間,他開始看見因為懶散與不願著力的自己的模樣,也開始理解自己與學習這件事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轉變只是因為在學校的他學習如何創造(在許多的課程中,學生學習將自己的內在圖像具體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我們的公部門,仍然處在「必須要執行國家公務」的責任之下,以便宜行事的打包方式,如工廠生產線般的要求各校,放棄了以自己的眼光去發現不同教育體系的差異與各自的獨特性,人的存在意義也就因此而又淹沒在每日的例行公事之下,成為一種美麗的口號。

常說「能自律便能懂得自由」,而那股能夠自律的力量是否能在今日的主流教育以及社會價值中發現?又或者,存在於人們彼此內在概念中的仍以「他律」居多?

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從深埋在幽暗土壤中的一顆種子開始到長成一棵頂天成蔭的大樹,不需要支撐其成長的支架或外力給予,對這棵樹來說,陽光與天空便是它向上的唯一理由。對我們的學生而言,那個向上的目標是什麼?或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可以是一個單純卻簡單不過的理由。

[註1]年段意識進展是華德福教育中的特殊用語,指的是根據在Dr.Steiner提出的人智學理論架構下,認為人的成長在每一個不同年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狀態(有其著名的七年發展論),而每一個年段的課程都是因著意識發展而成立,以支持孩童的發展。

作者介紹|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公庫是依賴「民眾捐款」維持營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我們希望將台灣社會中被主流媒體忽略或扭曲的公民行動,以影音形式紀錄下來。十年來,公庫已累積超過3千多則影音紀錄,並採CC授權,作為社會的公共資源及各界查詢與理解社會事實的管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Vocus(原標題:教室外的公民課|沒有考試的學習怎評價?—從實驗學校的現場觀察「人的價值」)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