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最多會浪費你收入的10%!他揭8大錯誤金錢觀,只會讓你越活越窮

2021-01-28 16:00

? 人氣

假設有個叫做小明的上班族,在這個月頭完成了上述的開戶設定,那麼接下來他就會盡力讓自己不花費超過設置的預算——如果這個月的娛樂消遣賬戶花光了3000元,那麼我就不再進行需要消費的娛樂活動;如果這個月在吃和喝的開銷就來達到設定值,那麼接下來的日子就要更省吃一點。

這聽起來都很自然、很人之常情,沒什麼問題,對吧?

有趣的地方在細節:

一個月過去後,如果小明發現這個月用來支付賬單的賬戶還剩下500元,那麼他可能會感到很慶幸,甚至有「賺到了」的感覺。接著他可能會想「這500元就用來好好的吃一頓,當作是獎勵自己吧!」於是就用這筆錢飽餐一頓。

但如果不是賬單的賬戶剩下500元,而是個人愛好的賬戶剩下500元,小明就未必會有那種慶幸和「賺到了」的感覺。而且,這500元或許也不會用來飽餐一頓,而是被存了起來。

這就是小明的非理性之處了,按照常識對金錢的定義,錢是可以和自己互換的。一張500元的鈔票和其他任何一張500元的鈔票的價值是一模一樣的。但小明卻對不同賬戶的兩張500元產生了不一樣的感受和行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此之外,人對金錢的來源也很敏感。

有研究發現,如果人們獲得了一筆讓人感覺不太乾淨的錢(例如,來自煙草公司的錢),那麼人們就會先試圖「清洗」它,比如購買教科書、捐給慈善機構,而不是先用在自己身上。

而一旦在這筆錢的一部分被用來做了好事後,人們就不會再覺得這筆錢有什麼問題了,然後就會將它花在一些比較放縱的事情上,例如,度假、買珠寶等等。

反之,如果我們是從某個至親那裡繼承了一筆遺產,這筆錢感覺沒什麼問題,於是我們就會平常心的花掉它。

另外,有統計報告指出,對於從股票市場所賺取的收益,人們傾向於把利潤儲蓄起來。但如果是併購對股東產生的現金收益時,人們把利潤用於消費的傾向卻會較高。

還有一個更常見的心理賬戶例子:對於那些從賭場贏來的錢,人們傾向於將其揮霍;而那些辛苦賺回來的錢,人們則更傾向於把它用在必要的事物上,或者存起來。

如果我們想要理性的使用金錢,那意味著我們要把錢放在最合理的選項上。

如果我們認定某一筆錢要存起來才會產生最大效益,那麼無論這筆錢在什麼心理賬戶,這筆錢的來源是什麼,我們都會把它存起來才對。

但事實是,由於我們會對不同的金錢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們往往不會把錢都花在自認為能產生最大效益的選項。

諸如此類的對金錢的「偏見」還有很多種,上面談到的相對性和心理賬戶並不是全部,事實上,它們只是10種金錢認知偏誤中的兩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