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最多會浪費你收入的10%!他揭8大錯誤金錢觀,只會讓你越活越窮

2021-01-28 16:00

? 人氣

8種對金錢的認知偏誤

艾瑞利在書裡提到的這10種偏誤之中,有些是我們在以前的文章就已經介紹過的,有些很容易理解,下面我們只作簡略的介紹,從相對性和心理賬戶之後的第三種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 付款之痛

使用信用卡或電子錢包進行消費的人,會比使用現金消費的人更樂於花費。原因是,使用現金帶來的付款之痛會更真實、強烈。

4. 對錨定效應的依賴

人們往往會根據他人的開價來估算一個東西的價值。舉個例子,你在某家店看中了一個花瓶,老闆給你開價3000元,但你覺得這花瓶不值這個價錢,於是你開始砍價,最終你們在2200元成交。

而事實上,這個花瓶可能只值得1000元,老闆在一開始就用3000元的開價來影響你的估價,讓你誤以為這花瓶的價值在3000元左右,這讓你在砍價砍到2200元時就覺得很滿足了。這被稱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另外,錨定效應還會讓我們在消費決策之中搞錯重點,其實我們無需理會商家開什麼價錢,因為最重要的估算是我們「自己願意支付多少錢」。

哪怕該商品被你砍了半價,只要它的最終價格超出了自己願意支付的錢,我們就應該放棄購買。

5. 禀賦效應和損失厭惡

禀賦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對自己曾經付出、使用或者擁有過的東西,往往會給出過高的估計,捨不得出手。例如,同樣是100元的馬克杯,我們會覺得自己買下的馬克杯,比別人用100元買的同一款馬克杯更值錢。

損失厭惡指的則是,一個人在損失100元時,會比獲得100元產生更強烈的感受。換句話說,同樣是100元,比起獲得100元,人們會更願意為了避免損失100元而採取行動。

而禀賦效應和損失厭惡綜合起來的作用,就是我們有時會把自己擁有的東西看得太重要,太不捨得出手自己擁有過的東西。

我記得在我求學時期時,曾經很沉迷某一款線上遊戲,但出來工作後,我越來越少時間上線,久而久之也就不再上線。有一個朋友見我不再玩這個遊戲,就提議幫我銷售這款遊戲的賬號。但是,我當時拒絕了他,儘管我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會再登入這一遊戲。

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禀賦效應和損失厭惡的綜合作用吧。

6. 盲目追求公平

我們看個故事就能明白這一偏誤。

某天小明在出門後忘了帶鑰匙,剛好家裡又只有他一個人住,無奈之下,他只好找來鎖匠開門。鎖匠來到後,用了1分鐘的時間就把門給打開了,然後向小明收費500元。

豈料小明憤怒的說道:「我汗流浹背打工一小時才賺150元,你只用了1分鐘開鎖就想向我要500元?這不等於趁火打劫嗎?」

鎖匠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反應,他冷靜的回應道:

「不,先生。這是我花費幾乎一輩子的練習,加1分鐘的開鎖時間,才幫你打開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