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路專文:罹癌是個分水嶺,病痛讓歲月逆行

2020-11-01 06:20

? 人氣

通常,人們做的不是等池塘回到正常狀態,而是急於找一樣外在東西當作湯匙,將池塘的水攪得更加混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生病的人,禮物在路上,其中一件珍貴的禮物就是平常心。病了,一切回到平常心,恰恰符合宗薩所說的正常。

以切近患者的語言來說,罹患過重症的人都盼望著有療癒的可能。至於什麼是

「療癒」? 什麼是英文裡的 healing?《好走》由 healing 的字根找源頭,意思是恢復完整的過程。《好走》書中定義的「療癒」,就是恢復每個人原有的完整性,「心智與心靈在圓滿漫溢的時刻復歸平衡的現象」。

復歸平衡,就是正常,就是平常心。

病來了,以平常心看待病情的另一種方法,乃是想像人人眼前都有個提籃,提籃裡裝著這一生會碰到的事。有容易的也有艱難的,所謂的好事與壞事,包括順運、衰運、霉運等等,屬於自己的已經裝在提籃裡,無法推拒也無法逃避。

接受整個提籃,記得,它是屬於自己的籃子,卻不是由人揀擇的一個籃子。提籃裡裝的是分派給自己的,不多也不少、不太輕也不太重,怎麼面對、怎麼承受、怎麼處理這個籃子,恰恰是這一生需要學習的功課。拎起自己的提籃,以感恩的心接受它,便會發現它的份量竟然剛剛好,「生命總是給我們剛剛好的老師」。

上面這句出自《Everyday Zen》,整段文字是:「生命總是給我們剛剛好的老師,包括每一隻蚊子、每一位主管、每一次大塞車、每一處紅綠燈路口,包括不幸、病症、快樂、或是沮喪……每一個片刻都是老師。」

每一個時刻都是老師。

病了,生命走到彎折之處,原是最佳的受教時機。

聽見罹癌的壞消息,剛開始不免大吃一驚,繼而會發現,瑣事從身邊迅速消失,珍惜的是某些事對自己的內在關連。此時環顧一生,更發現生命意義不在歲數長短,而在於真心體驗的某些「間隙」。若是細細體察,那些「間隙」如同摺扇,可以開展、可以無限延伸。至短的一瞬間,與無垠、無限皆可以連繫在一起。

榮格的人生提供同樣的證悟。到暮年,他益發向內尋求,介意的不再是膚淺、破碎、喧囂、躁動的外在世界。

而病後的我,我在向內尋求的這個間隙,所謂「我」,「我」在哪裡?

分析心理學巨擘榮格(Carl Gustav Jung)。(Wikipedia/public domain)
分析心理學巨擘榮格(見圖)到了晚年,更加尋求內在自我的發展,病後的筆者也一樣,找尋著所謂的「我」在哪裡?。(資料照,維基百科)

說話的,是「我」?疼痛的,是「我」?寫這本書的,是「我」?或許這個「我」最想要表達的,其實是與內在啟示相合一的體驗,以榮格的語言,那是:「我讓感動我的神靈,大聲說出祂的話。」

置身於大自然的「我」,面對浩瀚發出一聲驚呼的「我」,以什麼名字稱呼心裡虔敬的對象?用怎麼樣的語言形容這深刻的經驗或許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在那瞬間,感悟到本身何其渺小,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渺小、片面、短暫,但它是整體的一部分,想著那個整體,或稱為神性的「祂」,而這無以名之的「祂」,遠比用任何方法能夠表達的更為深邃、寬廣、浩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