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千元股王」宏達電員工,為何這些人最後選擇出走,另起爐灶投入新創?

2020-10-17 07:50

? 人氣

過去在宏達電擔任內容服務部處長的楊志光,現為柒拾陸號原子董事總經理。(攝影-陳弘岱)

過去在宏達電擔任內容服務部處長的楊志光,現為柒拾陸號原子董事總經理。(攝影-陳弘岱)

宏達電曾寫下許多輝煌紀錄,不僅是全球第一家推出Android系統、4G手機業者,股價更兩度站上千元關卡,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上市18年來,宏達電經歷高峰與低谷,卻也培育不少人才,這些「老宏達人」離職之後,不少人另起爐灶,投入新創事業。《今周刊》逐一探訪這些「老宏達人」,分享在新領域逐夢之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拓連:點子王搭電動車熱,靠「充電站大腦」插旗美國

「未來,每個國家都會迎接電動車時代到來,會比我們想像中還快。」冷靜分析電動車最新趨勢的,正是拓連科技(Noodoe)董事長王景弘。

外界提到王景弘,總是想起他擔任宏達電行銷長的那些日子。當時,他一手創立宏達電最神祕的設計單位「Magic Lab」(魔力實驗室),宏達電許多創意新點子,都是從這個單位孕育而生;然而,他卻在2012年離開,成立拓連。

創業初期,王景弘曾推出智慧手錶、VR(虛擬實境)等產品,經過幾次微調,才聚焦發展電動車充電站系統,他形容,「(創業題目)從IoT(物聯網)變成交通,交通變成車聯網,車聯網聚焦成電動車,然後又變成現在的充電站系統,其實有點像是在爬山,每一層都是累積在前面的基礎上。」

外界也許不太了解拓連是一家做什麼的公司,簡單來說,它研發的Noodoe EV OS系統,與充電站的關係,就像Android之於手機廠商、Windows之於電腦;換言之,Noodoe系統就是「電動車充電站的大腦」,透過系統可以讓充電站更方便管理。

透過手機就能操作Noodoe EV OS系統,同時也讓充電站更方便管理。(圖/取自Noodoe Youtube頻道)
透過手機就能操作Noodoe EV OS系統,同時也讓充電站更方便管理。(圖/取自Noodoe Youtube頻道)

收服工業機器人、電力大咖

Noodoe系統2018年推出,就決定進軍美國,搭上電動車熱潮,如今拓連已是工業級機器人廠商ABB、GE的充電站合作夥伴,並獲得美國電力管理公司南加州愛迪生、電源供應商Morgner、BTC Power採用。

「充電管理系統開發需要時間,充電站公司為搶市場先機,就會選擇和拓連這種軟體公司合作。」尤其,拓連插旗美國之前,美國電動車充電站已更迭兩代,王景弘說,「但Noodoe系統是後進者,運用了第三代雲端建置思惟,這也是我們後來居上的原因。」

王景弘認為,拓連能在美國市場勝出,關鍵就在於「沒有包袱」,他也笑稱,公司當時選了一個全球競爭力最凶的市場,「唯有在競爭激烈的環境,才養得出強悍的服務。」

展望未來,王景弘更樂觀表示,「未來每個國家都會缺充電站。」現在正是Noodoe系統搶攻市場的最好機會。

不只美國,拓連也沒忘記台灣、亞洲市場,光是今年3月,就宣布與台灣奧迪合作環台智慧充電網;也聯手股東金庫資本、光陽機車,在東南亞與網路叫車服務業者Grab旗下的GrabWheels展開合作。

王景弘說,「宏達電那一波我們已經走過,我希望5年後,在電動車浪潮下,台灣要有一個品牌再度站上國際舞台。」多年前,他只預計在宏達電待2年就要回美國波士頓,現在卻愛上台灣,長居於此。王景弘感性地說,他想用Noodoe案例證明,「誰說台灣品牌不能站上國際舞台?」

志勇:退役老將瞄準咖啡控,用App就能精準烘豆

走進志勇無限創意位於新北市三重的辦公室中,門口顯眼處放了不少咖啡豆罐,你或許會以為,這家公司有不少手沖咖啡的愛好者,其實它的主要業務,是研發智能咖啡烘豆機,將近5分之2員工來自宏達電,董事長更是Magic Lab前處長譚雲龍

志勇無限創意有將近5分之2員工來自宏達電,董事長為Magic Lab前處長譚雲龍(前排右二)。(圖/取自走進志勇無限創意官網)
志勇無限創意有將近5分之2員工來自宏達電,董事長為Magic Lab前處長譚雲龍(前排右二)。(圖/取自走進志勇無限創意官網)

譚雲龍是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在迪吉多電腦(後被康柏電腦併購)工程處的老同事,談起自己與前東家的淵源,譚雲龍輕巧地說,「當時就是我們迪吉多的幾10人一起出來,創立了宏達電。」

在電腦、手機產業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譚雲龍,為何對烘豆機產生興趣呢?

他回憶,「從宏達電退休2年後,我開始研究有興趣的東西,才一頭栽下去咖啡領域。」閒不下來的他,也號召不少老部屬一同創業。

一台烘豆機拿8個國際專利

譚雲龍發現,咖啡豆烘焙的精緻程度,會影響近4成的咖啡風味,市面上烘豆機大多採用傳統烘焙方式,瓦斯加熱、手動轉指針,烘焙者只能用眼睛、耳朵觀察烘豆狀況,因此他決定投入研發,希望以客觀、標準的方式精確掌控烘豆過程,並在去年推出第一代智能烘豆機BeanGo Cube。

志勇研發的烘豆機,售價比傳統的烘豆機高出近5成,但譚雲龍自豪地說,「我們研發的智能烘豆機,有7到8個國際發明專利。」包括內建相機辨識咖啡豆膨脹率、麥克風偵測烘豆爆裂聲,也可用App記錄、調整烘豆溫度設定等

隨著App裡的升溫斜率逐漸上升,烘豆過程宛如一次精心設計的科學實驗,而機身設計也像時尚精品一般,一改大家對烘豆機外型粗獷的印象。烘豆機設計得如此精細,譚雲龍說,「很多台灣公司不相信,這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智能烘豆機原先設定以歐美市場為重,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原先的規畫,譚雲龍憂心提到,「很多海外參展錢都繳了,但現在紛紛延後,因為疫情不確定性,大家變得比較保守,今年真的很不樂觀。」

好在,譚雲龍的創業夢想並沒有被澆熄,反而持續茁壯,目前BeanGo Cube拿下台灣近10張咖啡廳、咖啡教室的訂單。

他也希望疫情過後,能順利將智能咖啡烘豆機,推廣到歐洲、韓國、日本、澳洲、美國等消費較高的國家。

睿坊:工程師把3D列印副業做大,讓電子五哥上門

2012年,3D列印技術在全球引起旋風,當時台灣並未在這股熱潮中落後太多,宏達電前主任設計師黃嘯川,就是抓到這個機會的創業者之一。

宏達電前主任設計師黃嘯川,看準3D列印產業,在2012年成立了睿坊國際(Real Fun 3D)。(圖/取自睿坊國際臉書)
宏達電前主任設計師黃嘯川,看準3D列印產業,在2012年成立了睿坊國際(Real Fun 3D)。(圖/取自睿坊國際臉書)

8年後,3D列印宣稱取代製造業的雄心壯志並未實現,不過,黃嘯川成立的睿坊國際(Real Fun 3D),仍然穩定地運作著。在工作室受訪的那一天,黃嘯川時不時與哥哥討論廠商報價,員工也忙進忙出準備客戶訂單,似乎感受不到3D列印有退燒的趨勢。

被問到睿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3D列印產業中存活,黃嘯川回答,「這個行業若沒有策略,要活下來並不容易,多元布局是我們活著的原因。」

這幾年間,睿坊就經歷幾次業務轉型,「7年多來,我們不斷改變,從自己做列印機,到幫客戶代工、代理銷售機器,現在也在做3D掃描。」

黃嘯川2004年時便進入宏達電、負責ID(工業設計)領域,更是宏達電前創意長陸學森剛進公司時的合作團隊之一,直到2013年,因為副業「愈做愈大」才決定離職創業。

黃嘯川透露,當時,閒暇時經營的3D列印機副業,生意好到影響他白天的工作,促使他決定離職、賣掉房子籌措創業基金,全心投入自創3D列印機品牌。

不和大廠硬碰硬,轉型代工

一開始創業時訂單不少,但不久,他就聽說台灣業界有一家公司、也就是金寶,即將投入巨資殺進3D列印機領域,「若那家公司的產品只賣1萬5(千元),算起來還比我的成本低。」這也讓他仔細考量,若和大廠硬碰硬,能否有勝算。

於是,黃嘯川決定轉型成當時較少公司觸及的3D列印代工領域,成為當時台北最大的3D列印代工廠。除了在大學生圈闖出知名度,也吸引企業級客戶上門,現在連電子五哥都找睿坊代工打樣階段的消費電子產品,藝人吳青峰、張韶涵演唱會的人像、面具,也都是出自睿坊之手,銷售領域涵蓋B2B(企業市場)、B2C(消費市場)領域。

「宏達電剛開始起飛的時候,我進去了,飛到最高點掉下來,再飛更高、再掉下來,中間我都經歷過,我看到公司如何處理不同的事情。」黃嘯川認為,他在宏達電學到了管理、處事的經驗,也成為日後創業的養分。

黃嘯川回顧7年來的創業經歷,像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現在基本盤已經穩定下來,未來還要開發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柒拾陸號:IP專家攻分眾戲劇 吸來蒙古、非洲片商

與前面幾位科技人不同,柒拾陸號原子董事總經理楊志光並不是工程師出身,儘管他念的是台大機械系,卻沉浸在音樂圈多年,2011年到2015年間,他在宏達電擔任內容服務部處長,負責全球音樂、電影、電子書、遊戲內容版權。

因緣際會下,楊志光成為KKBOX旗下影音串流平台KKTV的共同創辦人,並在2018年正式創辦台灣首家整合內容IP(智財權)投資、開發、行銷與發行的公司柒拾陸號原子,立志要帶台灣內容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目標是3年拍30部電視電影。」

領先業界!KKTV於周年記者會上,由KKV總裁蔡怡仁先生(圖左)、KKV CBO 楊志光先生(圖右)共同領軍、推出「免費轉轉台」全新功能,預計年底前下載數突破500萬,翻轉產業新風貌!(圖/KKTV提供)
KKTV於周年記者會上,由KKV總裁蔡怡仁先生(圖左)、KKV CBO 楊志光先生(圖右)共同領軍、推出「免費轉轉台」全新功能。(圖/KKTV提供)

台灣影視戲劇內容開發大多集中在電視台、製作公司手中,鮮少以「合資」方式進行開發。楊志光說,「其實(合資)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可以提前接觸到觀眾、銷售。」

柒拾陸號希望將好的IP做成劇本,找到投資人後,再外包給製作公司拍攝,最後由柒拾陸號進行全球行銷、發行,拓展IP的發展可能性。

「我們做很多事都是在拉動其他人,過去產業就是少一個整合的人。」楊志光認為,公司員工都在影視行業工作過一段時間,知道如何找資源,就算疫情當前,他仍定時與外國潛在合作對象保持聯絡。

合資拍台劇,攻占串流平台

以公司今年第二、三號戲劇作品《違反校規的跳投》、《追兇500天》來說,就找上台灣大哥大、電通安吉斯集團等公司參與投資,版權已賣給中國、香港。《追》劇更入圍今年金鐘獎迷你劇集男女主角獎,影視系列作品《76號恐怖書店》版權也賣給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影音串流平台。

楊志光提到,影視產業正在面臨過去CD產業被音樂串流平台擠壓的歷史,「電視台從線性觀賞(無法調整播放順序),慢慢轉換成大家按照自己需求、喜好追劇,這件事很快就會發生在影視界。」

他舉例,美國有一個只播放恐部片的平台,「現在很多這種滿足一小群人的串流平台,雖然小眾,但只要在全世界有這些人,就會變成一大群了。」他更進一步透露,以驚悚為基調的《76號》劇,吸引蒙古、非洲奈及利亞的片商來詢問版權,顯見創作國界愈來愈模糊,「現在是內容創作者的黃金年代。」

談到台灣影視行業的困境,楊志光坦言,「台灣有很好的編劇、製作人才,但台灣本身市場有限,必須要往外走。」不過,要打國際盃不容易,各國國情也不盡相同,如何讓各電視台、串流平台買單,也正是公司的挑戰所在。


作者/王子承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林彥呈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