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太幸福,她竟用「發胖」自我懲罰!心理學家揭不健康親子關係帶給人的終生傷害

2020-10-04 08:00

? 人氣

學會區分界線

我們如果沒能擁有結實的父母,就要自己學會區分界限——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每個人無論堅強,還是脆弱,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逐漸成為結實的人,能夠接受衝突,也能夠接受和解。我們也可以選擇,讓自由意志在關係中綻放,在關係中學會協商和妥協。比如跟父母的關係,最差的情況就是我們選擇做回自己,父母因此痛不欲生。那我們也要知道,父母痛苦,是他們的靈魂選擇想要的體驗,我們只能尊重他們,如他們所是,不去較勁,不去改造,不期望把父母變成自認為「應該」的樣子。

允許父母有各種情緒,但不必為他們的情緒負責,同時讓自己活出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這是精神上的「弑父弑母」,但也是對待父母最飽含慈悲的態度。

發胖是一種自我懲罰?!

我曾經帶領過一個成長團體,有一位成員自我覺察成長中的各種劇情,其中一個劇情是關於自己為何會發胖。她發現,原來發胖是一種自我懲罰,懲罰自己過得幸福:跟老公恩恩愛愛,孩子很可愛,家庭經濟收入也很不錯。

這些幸福讓她覺得內疚,因為她媽媽一輩子都活在怨氣中,跟幸福絕緣,而自己現在居然過得這麼順利。所以,在過得如此舒服時,她開始發胖了。

有了這個領悟之後,她喜歡上了收拾,每天把家裡打理得整潔美觀。而在以前,她很抗拒做家務,因為過去媽媽總是一邊做家務,一邊怨氣沖天。

這個學員看到了自己的劇情,處在巨大的喜悅和能量釋放之中,背負了這麼多年的枷鎖終於解開——她可以「背叛」媽媽,去享受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幸福了!

如果童年我們沒有結實的父母,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重新養育自己、寵愛自己,源源不斷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力,直接去體驗我們想要體驗的人生。

作者介紹|李雪

心理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創辦微信公眾號「初心心理」。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詳解母嬰關係對人一生性格、命運的影響。作為心理學研究者,李雪的獨特之處在於「去臉譜化」,把專業知識性感地表達出來,是一種難得的能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原標題:結實的父母,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