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考試容易緊張,該怎麼辦?心理師:關鍵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改孩子只會表現越差

2020-09-14 17:41

? 人氣

既然諮詢關係建立不起來,我和小B的媽媽商量換一種方式去工作。我當然覺得小B需要幫助,但是強扭的瓜不甜,如果本人不希望被幫助的話,那麼強給的幫助就是一種強迫。對於小B而言,強給的幫助是媽媽繼續延續過去的做法,在強迫她做一些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B媽媽此時已經非常明白她自己的教養行為在小B的病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非常內疚,也非常想要改變,然而卻不知道從何改變。於是我建議小B媽媽,既然小B不願意接受諮詢,不如你來接受心理諮詢,去討論你和小B的相處模式。我可以幫助你去理解你對小B症狀的觀察,幫助你去練習一些與孩子更好的溝通方法。

必須說明的是,我與小B媽媽的工作模式並不是心理治療,而應該算作是家庭教育諮詢。

我像是小B的媽媽的顧問和教練,幫助她去理解小B,並建立更好的教養方式。這個工作目前還在進展之中。由於孩子的病理症狀已經形成並固化,因此,通過對家長教養行為的干預來改變孩子的症狀,過程就需要預料得更長一些。

我常想,如果家長可以更早地發現孩子的症狀(孩子感受到的痛苦或者遇到的困難),在發展成頑固的焦慮障礙或強迫症之前就找到心理治療師的話,可能這個矯治的過程就會容易得多。

然而,家長在事情沒有變得非常糟糕之前,卻總是傾向於忽略他們發現的一切不良信號,

-比如孩子已經變得不那麼自信,在與家長溝通中常消極抵抗,

-比如孩子學習上存在困難(孩子學習上存在困難通常是心理上遇到困難的良好指標),或者有很多的人際上的煩惱。

在孩子在正常發展過程中遇到煩惱時,如果家長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話,去尋找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

任何症狀都是從無法解決的痛苦和煩惱中發展而來,「治未病」遠比「治已病」更有效率,對孩子的成長也更有好處。

致謝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感謝所有的來訪者和他們的家庭,與他們一起工作讓我得以有機會深入思考家庭成長背景對於他們疾病發展的促進作用。之所以把這些處理過的案例寫出來,是希望幫助到更多的家庭。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孩子已經發展出嚴重的障礙時再去苦苦求治。

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如果你有一個焦慮的孩子,你是不是這樣的家長?)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