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譏是菲利浦代工廠,如今卻成半導體產業領頭羊...揭台積電讓台灣傲視全球的秘密

2020-06-16 21:04

? 人氣

還記得台積電建立初始階段,邀請英特爾為自己「挑錯誤」嗎?那便是格外關鍵的一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外界解讀中芯國際可以幫華為的低端產品緩解一定壓力,其實反過來看,華為也是在「幫」中芯國際向更高的良率和產能衝刺。

這正如台積電的崛起給專業芯片設計產業帶來了巨大鼓舞一樣,上世紀90年代以後,設計公司與台積電便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互動——

得益於90年代中期個人電腦市場巔峰時期對ROM磁盤驅動器、音效調節器等外圍設備芯片的龐大需求,矽谷的芯片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甚至不少創始人就是台灣留學生,譬如可編程芯片公司Lattice、存儲技術公司SST、Oak以及控制芯片設計公司Opti等等。

由於這類產品的規格變動迅速,需求量很大,因此需要晶圓代工廠具備更短的交付週期、靈活的服務以及更好的價格,而傳統IDM們顯然做不到這些。

「為什麼台積電與很多創業公司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其實是延續了他們對待這類客戶的傳統,支持和幫助這些企業逐漸壯大,同時這些企業的新技術也可以分享給自己。

我們也希望大陸的晶圓廠與芯片設計公司有如此良好的互動。其實中芯國際現在的14納米也沒那麼成熟,需要很多國內的芯片設計公司幫他去推進。反過來中芯國際也肯定會促進中國一大批設計公司的崛起。 」

結尾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技術產業是否存在「彎道超車」這個詞。

「一方面,別人用幾十年累起來的東西,我們不要指望用幾年,甚至十年就能趕上,除非對方就停在那裡等你。另一方面,這個產業,一開始就是經濟全球化的縮影,『一個都不能少』」。

一位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人指出,芯片這麼複雜的一個供應鏈,代工企業台灣最好,設備荷蘭最好,材料是美國和日本最好。萬萬億價值的產業鏈不可能說做就做,說換就換。

但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中芯國際距離台積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必然的。封裝測試,芯片設計環節我們有了不錯的公司,但整體還是很弱。

「半導體行業很苦,即便投資再多,整個過程也不可能變的容易。因此,投資領域也需要有跟半導體人一樣吃苦的決心。看到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妄自菲薄,但也千萬不要學互聯網那些浮躁的毛病。」

不要忘記無數半導體歷史前輩們為我們驗證過的「不可能」:一個技術節點,大象可能被絆倒,而蚍蜉可能因此撼樹。

或許就如張忠謀所說,在每一個「技術轉折點」出現時,大公司不見得比小公司強,小公司與大公司幾乎有均等的機會。

以小搏大,是可能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虎嗅網。(原標題:“前浪”台积电:以小博大是可能的)
文/宇多田(微信號:fudabo001,申請授權請備註身份)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