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譏是菲利浦代工廠,如今卻成半導體產業領頭羊...揭台積電讓台灣傲視全球的秘密

2020-06-16 21:04

? 人氣

若想要增加電子的傳輸效率 , 第一個方法就是減少導線中的電阻 。因此,銅這種導電性強的材質,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之一。而率先在 1998 年取得銅佈線技術突破的,便是 IBM。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0年以後,包括英飛凌、AMD在內至少20家芯片頭部企業開始追隨IBM用銅佈線技術,幾乎相當於「拋棄」了台積電與聯電。

而台積電在拒絕 IBM 有意將技術高價賣給自己的同時,又遲遲沒有開發出成熟的 0.13 微米製程工藝。除了訂單接連被搶,台積電的商業模式也再次受到了外界自 1987 年成立以來最大的質疑。

最讓人唏噓的,是台積電的「老朋友」英偉達突然「倒戈」,在2003年4月宣布將把自己下一代Geforce繪圖芯片的訂單,移交給IBM;而高通也已在一年前,將基帶處理器訂單中非常重要的射頻與模擬芯片模塊交給IBM。

就這樣,晶圓代工市場的「雙雄稱霸」局面(台積電與聯電)在2003年被IBM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但好在台積電具備IBM所欠缺的產能優勢,而高端芯片的需求量當時還沒有那麼大,後者只能依靠有限的產能接有限的訂單,因此台積電還有「安全期」可供其喘息和追趕。

有趣的是,在此關口,台積電與聯電做出了不同選擇。

聯電選擇購買IBM的技術,並與英飛凌等設計公司一起開發90nm製程技術,算是保住了地位;而台積電在2004年,終於趕上了這趟「製程大升級」的一班列車,開發出可以量產的0.13微米製程成熟工藝,訂單營業額當年便飆升至55億台幣,是聯電的將近5倍。

至此,台積電正式躋身掌握全球最先進芯片製造工藝的企業之一,與英特爾和IBM平起平坐,再無「追趕」之說。

IBM的教訓再一次表明,晶圓代工產業的競爭雖然不是只有依靠技術,但從長期來看,自主技術能力還是主導晶圓代工接單的根本能力

「我們要技術自主,這是第一天就定下來的,是不用問為什麼的。難道你會去問為什麼英特爾要技術自主嗎?」在一次會議上被質疑時,張忠謀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如今,台積電之所以能與英特爾、三星呈三足鼎立之勢,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認為最關鍵的因素,便是「張忠謀對技術自主的堅持,以及持續高資本支出的決策膽識」。

過去5年裡,台積電每年的資本支出總額都在130 億~150 億美元之間,2019年更是達到創記錄的149億美元;同時,作為台灣地區研發投入最大的企業,台積電研發投入佔總收入比重每年都在8%左右,基本保持在20 億~30 億美元。

2020 年初,儘管受疫情影響半導體市場前景不甚明朗,但台積電仍然承諾把 2020 年總收入的 9%用於先進技術研發,這意味著研發預算將超過 36 億美元。 「疫情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我們不會調低相應的支出。」台積電高管在 4 月的 Q1 電話會議時再一次強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