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譏是菲利浦代工廠,如今卻成半導體產業領頭羊...揭台積電讓台灣傲視全球的秘密

2020-06-16 21:04

? 人氣

這樣的故事,基本貫穿了張忠謀的前半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06(圖/虎嗅宇多田)
德州儀器時期的張忠謀。(圖/虎嗅網提供)

無論是在希凡尼亞,還是後來進入處於黃金時代的德州儀器,他從未改變過長時間蹲守一線的作風,也從不一味遵從舊的產線規格——一看老方法不奏效,就開始琢磨怎麼利用理論知識改進生產流程。

作為名副其實的流程管理大師,張忠謀贈予整個產業最寶貴的個人財產,便是強大的生產流程管控能力。

一方面,他懂得將思維程序與理論依據滲透到內核複雜的機械實體中;另一方面,他深知將產線上的「人類」進行合理調配的重要性——將工程師、生產員以及作業員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很遺憾的是,這些技能只有親臨現場,才有機會徹底掌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台灣半導體產業受到重創。台灣力晶、茂德等內存廠商出現巨額虧損,一蹶不振,台積電也沒能倖免,2009年第一季利潤下滑95%;與此同時,AMD公開承認台積電40納米的良率不足,也有台媒爆料台積電良率不足導致許多訂單被搶。

2009年,張忠謀以78歲高齡重新執掌台積電,2010年,台積電第一季稅後盈利達到11億美元,成為當年盈利額最高的台灣科技公司。

三年時間,台積電重回巔峰。

「對於科技產業來說,具備技術門檻是沒錯。但半導體涉及到生產製造。對於整個高端製造行業,比『技術』更重要的元素,其實是『管理』。當一個問題變成技術流程管理問題的時候,就一定比技術問題複雜。 」

斯坦福大學畢業,做芯片十餘年的芯英科技創始人楊龔軼凡坦言,行業內都清楚一個事實,科技類企業越偏生產製造,「人」的重要性就越強。

「一旦涉及到生產流程,就意味著有若干道工序,而每個工序又包含著若干台精密儀器。即便一台機器的良率能達到99%,那麼兩台、三台放在一起呢?管理不善的話,整個流程上的二三十台機器,跑一遍下來可能良率1%都不到。」

因此,做高端製造的優秀人才一般都能耐得住寂寞,而且不會太年輕。

一方面,他要有前線作戰經驗,另一方面,還得管控過整個流程,做出過不錯的量產結果。因為在課堂上你是永遠學不到怎麼去管理半導體設備的,只能親自去蹲產線,慢慢做到比較高的職位,縱觀過整個產線的運行方式,才能做出好的流程控制。

「我每天8點去上班,7點回家吃個晚飯,晚上再去產線繼續盯著。幾個月都沒有起色,但我們一直在不斷變動生產流程,到第四個月,有了質的突破。」在張忠謀自傳中,他管理才能的積累,全都藏在這些一做就是十年的瑣事中。

也正是由於這種管理人才需要實地培養多年,因此中國大陸著實不多。

這也是為何以中芯國際代表的大陸晶圓廠們,十幾年來拼命挖台積電等一流工廠的人才,而且挖的不是一個兵,而是一個「帥」,或是一個「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