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關懷成為常態與天性!哈佛教育專家提5策略,幫父母養出有德性、有責任的孩子

2017-03-31 12:13

? 人氣

在早些年,我寫了一篇有關如何教導同理心、以及父母該如何做的文章。在文章背後的理念是來自於Richard Weissbourd的想法,他是哈佛教育學院的老師,也同時在進行有關「讓關懷成為常態」(Making Caring Common)的計劃,目標是幫助父母教導孩子如何成為友善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我知道,你一定在想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個友善的人,他們平常一定會這樣教育小孩。但我必須告訴妳事實不如你想像,根據最新的研究,並不是這樣的!

3
父母更應去關心孩子是否懂得照顧別人。(圖/MIKI Yoshihito@flickr)

研究中,大約80%的年輕人,提到自己的父母比較關心自己的學業成就或是快不快樂,而非自己是否懂得照顧關心別人。在受訪者中,超過三倍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會因為自己在學校拿到好成績而感到驕傲」,而非「自己是否有關懷在學校或班上其他成員」。

因此Weissbourd與他的同僚們,就認為應該建議大家如何在想養育時,讓小孩懂得關懷照顧別人、尊重與成為負責任的成人。那為什麼這那麼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德性的人,我們必須用有德性的方式養育他們。

這群研究者寫道:

「孩子並非生來就是單純的好或壞小孩,我們應該永遠不放棄他們。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使他們在成長的每個階段成為懂得對社區關懷、尊重與負有責任的人。」

因此「讓關懷成為常態」(Making Caring Common)的計劃,提出五個策略來幫助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成為有德性,有責任的小孩。

1.把關懷別人放在優先順位

5
孩子需要的是去學習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圖/MIKI Yoshihito@flickr)

為什麼?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幸福與成就放在最優先的順序,而非是否關心別人。但小孩子需要的是去學習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例如打球的時候會傳球給隊友,或是當朋友被霸凌的時候會站出來說話。(延伸閱讀:小孩被人欺負怎麼辦?

如何做?孩子需要聽到父母自己把關心別人放在最優先順位。而最重要的部分是讓孩子了解自己是否符合高的倫理期望,如當他信守承諾時會讚揚他,即便這樣使他沒那麼開心。

舉例來說,當自己的孩子離開體育隊、樂團、或是一段友誼,我們應該詢問他是否考量自己對團隊或是朋友的義務,並且鼓勵他在放棄之前要努力想辦法把問題解決。

試試看這招:

●當跟孩子對話的時候,用「最重要的事,是你是一個友善的人」取代「最重要的事,是你是快樂的」

●確保你較大的小孩永遠懂得尊重別人,即便他很累、心煩或是生氣。

●當你與孩子生命中其他重要的成人互動時,強調關心關懷。例如,妳會問孩子的老師,孩子是否在學校中式的好的團隊成員。

2.提供孩子練習關懷與感恩的機會

4
讓關懷別人成為我們的天性!(圖/MIKI Yoshihito@flickr)

為什麼?要成為一個良善的人有遠不嫌晚,但它並不會自己就發生改變。孩子需要練習如何關心別人,或是對關懷自己的別人表達感恩。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習慣表達感恩時,往往比較懂得幫助別人、慷慨、憐憫與寬恕,他們也因此而比較開心健康。

如何做?學著關懷別人就像學習某種運動或是樂器一樣。每天反覆的練習是關鍵,是否自己的孩子會在功課上或是課堂上幫忙同學。讓關懷別人成為我們的天性,然後發展孩子小時照顧別人的能力。學習感恩也是同樣的需要規律的練習。

試試看這招:

●不需要獎賞孩子每一次幫助別人的行為,例如幫忙整理餐桌。我們應該期待自己的孩子或幫忙家裡的大小事、幫忙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是鄰居,妳只需要獎賞鼓勵那些不常見的友善舉止。

●可以跟孩子討論電視上那些,關心別人,或不關心別人的舉止,也可以討論新聞上有關正義的行動或是不正義的事情。

●把感恩當作每天的儀式,不論在晚餐後、睡覺前、車上或是搭捷運時。對那些對我們生活有大大小小貢獻的人表現出感謝。

3.擴展自己孩子關心的範圍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只在乎自己的家庭與朋友,我們的挑戰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關心這些範圍以外的人事物。例如、班上來的的新同學。

如何做?孩子需要學會聚焦,懂得傾聽自己立即可以接觸到的人際範圍,但也懂得擴散,用比較大的視野,關心那些與自己每天互動卻不太一樣的人,包含那些可能比較脆弱的小朋友。孩子需要去重視自己的決定是否會影響到團體,例如退出校隊是否會傷害到校隊裡的其他同學。特別是當我們越來越全球化,孩子們需要發展出關心那些不同文化下的其他人,例如新住民的後代。

試試看這招:

●確保你的小孩是友善且懂得感激的,他可以對每天生活中的所有人如此做,如公車司機、或是餐廳服務人員。

●鼓勵小朋友關心那些比較脆弱的同學。你只需要給小朋友一些簡單的概念就可以鼓勵他們有勇氣站出來關懷別人。

●使用報紙或是電視上的故事鼓勵自己的小孩,去思考其他不同國家小朋友所面臨到的難題。

4.成為一位強而有力的道德典範與導師

1
彼此尊重,學著傾聽。(圖/Toshimasa Ishibashi@flickr)

為什麼?孩子學習到倫理價值,通常都是透過觀察成人的行為。他們同樣也學習到價值觀,透過思考成人們面臨到的倫理困境,例如「我是否應該邀請新朋友來我的生日聚會,當我的好朋友不喜歡他時」。

如何做?成為一位道德的模範與導師,意思是你自己就必須要練習,誠實、公正、與關懷別人。但這也不代表你必須隨時保持完美的狀態,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來說,你希望他們尊重你與信任你,我們就必須去承認自己的錯誤與缺點。我們同時也需要去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且傾聽他們的觀點,證明給他們看我們是如何希望在意別人的。

試試看這招:

●示範自己在與別人相處時是符合關心別人的,至少一個月一次。如果更多更好,與孩子一起做一些社區服務。

●當晚餐時,給小孩子一些倫理困境思考,問問他們是否也有碰到什麼樣的困境。

5.引導孩子管理自己可能會造成傷害的心情(憤怒、羞愧、嫉妒等等)

為什麼?當我們試著關心別人的時候,常常也會伴隨一些感受,如憤怒、羞恥、嫉妒、或其他負面的心情。

如何做?我們需要教導孩子,所有的心情感受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們一些處理心情的方式有時候並沒有幫助。孩子需要我們教導他們如何用良好的方式面對與因應自己的情緒。

試試看這招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方式來教導自己的小孩如何冷靜下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先暫停」一下,然後「深呼吸」,讓空氣穿過鼻子、吸入嘴巴,然後「數五下」。

你可以在小朋友冷靜的時候來練習看看,然後當他們心情不佳的時候,提醒他們這個步驟,然後跟著他們一起做。過了一會他們就會開始自己做,這樣也可以讓他們用適當且有幫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如何養出/成為個好小孩:哈佛心理學家用5招來讓我們更關心彼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