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別人高薪,但你願意付出做到死的代價嗎?心理教授:想想現實面再做夢吧...

2016-11-21 10:56

? 人氣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珍妮是一家大型服裝製造商的行銷經理,有時候,她發現自己會坐在辦公室裡幻想隔天希望完成的事項。知道自己明天黃昏將要去外地出差,她想像自己明天早晨收行李時,和同事打電話,與手下三名高階主管碰面,研究將要準備的簡報。當她凝望辦公室的窗外,幻想當自己坐在飛機上,心裡明白所有該做的都做好了,會是什麼感覺;她想像自己應該會覺得很輕鬆,悠閒喝著冷飲,看看報紙,然後緩緩入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就在珍妮漫不經心瀏覽電子郵件時,她發覺自己好像遺漏了什麼。啊,她的兒子,最近幾週很少見到他,但是他現在人就在城裡,而她真的很想花點時間與他相處。她開始想像和兒子一起騎單車,到他們倆最喜歡的法國小餐廳吃早午餐。他會點他常吃的法國麵包夾果醬,或是他小時候常點的巧克力杏仁可頌,而珍妮則點了一杯雙倍義式濃縮咖啡。他們坐了一會兒,沒有說話,最後親切的女侍終於把餐點送來了,母子倆開始聊天,談起最近幾週發生的點點滴滴。沒錯,這才是珍妮想要的。於是她改變了願望,以及原來的計畫。

更仔細一點觀察日常生活,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利用夢想來探索自我的例子。高中生在決定要上哪一所大學時,常常會先去各家校園裡,「感覺一下」在那兒念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在探訪校園時,準學生會漫步在學院建築、圖書館以及宿舍之間,想像自己明年在這裡生活的情況。他們會開始更進一步的正向幻想,想像自己每天早晨在宿舍醒來,到學生餐廳或是附近的小餐館吃飯,到爬滿長春藤的建築物裡上課,在樓梯散放的木頭氣味中,往返於圖書館的不同樓層,與三兩好友在草地上玩飛盤或是聊天。拜訪過大學校園後,這些高中生會記得自己的幻想,而且在得知其他學校的申請結果,要做最後的決定時,這些幻想還可能變得更深。如此看來,整個選校的過程頗有幾分隨機的成分;要是這個學生剛好在寒冷的雨天去逛校園,幻想可能又不同了,不同於在潮溼的陰天逛校園時的幻想,或是在陽光普照的大熱天逛校園時產生「與同學坐在草地上」的幻想。

人們常用理性的方式來擬定未來的計畫。他們會擬出長長的清單,羅列自己想完成的事項,有時候還會針對每個選項另外擬出優缺點。幻想則是不同的流程,它有自己的優勢。觀看影像在心中任意流動,人們會敞開心胸,而且最終會讓人在理性和直覺上都能了解什麼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以及什麼東西對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他們不只意識到什麼東西很合理,也意識到什麼東西感覺起來很對。

就像一本好書或一部好電影,能讓你神遊遙遠的他鄉,你也能拜訪你可能的未來。誰知道你會發現什麼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