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求快竟害股王退場 太陽能業虧千億啟示 昔日鴻海、英業達爭搶的益通,股價剩近3元

2019-05-06 08:30

? 人氣

更慘的是,2014年益通跟原創辦人吳世章爆發土地產權糾紛,官司一打5年,成為壓垮公司營運最後一根稻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有一大部分工廠是跟他租的,結果他反過來不承認租賃關係,」溫清章說,因為這樁官司,導致益通無法更新設備,生產效率不斷落後同業。「想做什麼調整都沒辦法做,就被卡在那裡,到現在5年了!」

茂迪總經理:購併拚規模,說到底就是犯了「大頭症」

一個明明有前景的產業,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卻都失靈,益通停滯不前,更有資源者如茂迪,努力期望透過購併,希望做大規模經濟,但傷害卻更大。

「現在回頭看,當年茂迪購併聯景的決策是錯誤的,」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反省2014年底,購併聯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聯景光電的決定。「當時聯景可以順利賣給茂迪時,我估計他們是開了慶功宴。」

「現在回頭看,當年茂迪購併聯景的決策是錯誤的,」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反省2014年底,購併聯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聯景光電的決定。「當時聯景可以順利賣給茂迪時,我估計他們是開了慶功宴。」

時任茂迪執行長的張秉衡曾分析,雙方會同意合併,原因之一是,太陽能產業的未來仍將維持每年兩位數成長;第二則是規模經濟與大者恆大是趨勢。

然而,大家卻輕忽了「太陽能產業和國家的電力政策相關,向來高度依賴政策支持,一旦處在政策變動期,需求瞬間下滑,產能規模越大的廠,受傷就越慘。」葉正賢說。

買了聯景後,茂迪的產能擴大5成,但才併進來沒幾個月,美國把台灣納入雙反對象後(編按:反補貼、反傾銷),茂迪的出海口嚴重受限,「哇!這麼大的產能在台灣,但我們成本這麼高,讓你走不出去,麻煩真的很大。」

2016年,茂迪虧損擴大4成達9億元,2017年,虧損又擴大到30億元。

「早在我們購併前,投資過旺能的台達電退出了,連投資茂迪的台積電,時任董事長張忠謀後來都說不再是策略投資,而是財務性投資。其實科技業老前輩都看到這行業不能玩了,我們卻還沒意識到,認為可以把別人的廠收下來,要把自己做更大,就是犯了『大頭症』,只好吞下後來所有苦果,包括虧損擴大⋯⋯。」

聯合再生執行長:台灣不是不努力,但不能再執著於製造思維

一個還在成長的產業,先進投入者如德國龍頭QCells與全球第一大的中國尚德,都相繼破產。能存活的,多是新進者,願意以全新設備直接到當地國家設廠做生意,像東南亞市場正在崛起,中國許多業者如晶澳,又前進到東南亞。

去年,由3家太陽能廠新日光、昱晶和昇揚科合併組成的聯合再生能源,也淡出電池製造。眼見去年中、美、印等國陸續樹立新的關稅障礙,限制他國太陽能走入,益通更下決心結束這場複雜性在科技業居冠的戰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