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第45任美國總統眼裡的中國

2016-04-11 06:05

? 人氣

美國2016 總統大選已經步入初選環節最為關鍵的階段。(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美國2016 總統大選已經步入初選環節最為關鍵的階段。(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美國2016 總統大選已經步入初選環節最為關鍵的階段。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期間,共有32 個州以及海外領地舉行了初選,民主共和兩黨最終的總統提名人選也已經基本確定。現在可以斷定下一任美國總統人選將會在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川普(Donald Trump)、克魯茲(Ted Cruz)和凱西克(John Kasich)4人中產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孫子兵法》開篇便言「兵者不可不察」,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邦國外交也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中美之間已形成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美國外交手段一向利益優先,雖不會因總統更替有所改變,但不同黨派的總統,對台政策各有差別,這也是台灣必須關注美國大選的原因。

從各候選人的外交、軍事、經濟等主張可看出他們對待中國的態度,也牽動美方未來對兩岸政策的走向。

希拉蕊:強勢表態 務實合作

希拉蕊(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希拉蕊(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考慮到桑德斯(Bernie Sanders)目前以不可逆轉的差距落後,希拉蕊成為民主黨總統提名人選可說已經木已成舟。撇開希拉蕊以往的身份轉變,作為此屆美國大選中最瞭解中國的總統候選人,她的對華政見大致可概括為政治外交、經濟往來、軍事對峙這3個方面。

政治外交方面,希拉蕊清楚地知道中美之間極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並表示中美之間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敵友關係來形容,兩者在朝鮮半島、全球環境氣候問題、南海自由航行等諸多問題上都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經濟和軍事方面,希拉蕊會一方面與中國建立信任和合作,而另一方面又保持警惕和競爭。2009年她曾與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共同開啟中美高層戰略和經濟對話,並一貫支持和中國的緊密經濟合作。同時,她也時常對中國有強硬表態,屢次批評中國利用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獲取包括傾銷、補貼國有企業、操控匯率、歧視外企等競爭優勢,並保證將打擊中國操控匯率等行為。她也表態會力保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盟友不受中國的軍事威脅,與該地區盟友建立類似跨大西洋網絡一般的合作網。

在本屆大選中,希拉蕊表示將延續此前她身為國務卿期間的對華政策,包括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方針,督促中國擔當更多的國際責任。憑藉之前作為第一夫人、聯邦參議員和國務卿的執政經驗,她一旦就任就會迅速整合資源、協調各部門,更有效地作出決斷。而她與諸多中共高官豐富的往來更可以幫助兩國進行切實的合作。

川普:「貿易才是核心」

川普(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川普(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據統計,川普在本屆大選期間總共公開提及中國273次,堪當眾候選人之最。那麼,這位目前志得意滿的候選人對中國的政策究竟為何?

概括地講,川普的中國政策可分為三步。第一步便是貿易調整。川普聲稱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協定導致美國每年蒙受幾千億美元級別的貿易逆差。如若當選,川普聲稱他將撤銷部分貿易協議,以更為公平的貿易協約取而代之。並力促中國更改其匯率調控政策,強迫中國停止出口補貼。

在指控中國的同時,他的第二步行動將會把美國現在35% 的企業所得稅降至15%,從而激勵美國公司將工廠搬回美國,改善美國的財政狀況。從而使美國獲得更好的談判地位。

川普對華政策的第三步是利用已改善的談判地位迫使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再使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時被迫與中國分享核心技術,同時擴大美軍在東海和南海的存在,抑制中國的「冒險主義」。

克魯茲:強勢競爭 維護和平

克魯茲(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克魯茲(Getty Images/多維提供)

從本質上講,克魯茲和川普同屬於一類人,不屬於溫和穩健的共和黨建制派,而是通過極右言論來爭取極端選民。其對華政策可歸納為4點。

第一,發展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克魯茲認為只有維持美國的軍事、經濟、科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實力才能確保「美國比中國強大的現狀」,保證「和平」。

第二,在對美國有利的事件上強勢表態。比如在2011年9月以及2015年12 月兩次美國對台軍售事件中,克魯茲屢次批評歐巴馬政府,稱其對中國多有顧慮遲疑。在他看來,對台軍售既為美國公司謀利,同時又可向中國示威,從而確保美國在西太平洋盟友心中地位,理所當然需要實施。

第三,對中國的「挑釁或敵對行為」採取實際反制措施。在2015年大選之初的共和黨辯論中,克魯茲便曾聲稱中國已經對美國展開了網絡戰。去年習近平訪美期間,克魯茲又表示美國應當對中國予以制裁反擊,讓中國付出代價。

第四,堅持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克魯茲曾提出諸如「劉曉波廣場更名提案」等提議,多次表示「為中國人民獲得自由應該是美國的目標之一」。

凱西克:「中國吃軟不吃硬」

在眾候選人中,凱西克並不為人們所熟知。不過在盧比歐(Marco Rubio)退選之後,他已經成為共和黨精英唯一的希望。在對華政見方面凱西克並未談及過多,但總體較強硬。

軍事外交層面,凱西克認為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違反了國際法,並對周邊國家造成了嚴重威脅。他聲稱南中國海並不完全屬於中國,認為美軍應該增加在南海的軍事巡航,如此方能震懾並警告中國,因為「中國聽不懂警告,只看得懂實際行動」。

在3月10日的共和黨辯論大會中,凱西克也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進行了批評。當時川普1990年一則對六四事件的評論被揪出,當年川普認為雖然中國政府需受到譴責,但是北京當局也通過強有力的處理方式成功鎮壓了暴亂。凱西克就此表態,認為中國政府當年的行為殘忍而野蠻,並對當時抗議的學生表示強烈支持。

經濟層面,凱西克認為中國政府對其市場缺乏管理手段,致使2015年中國股市的股災波及世界各國。他聲稱中國政府必須放棄調控政策,任由股市回歸自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中。這和他主張暫時凍結除健康和國家安全以外的所有聯邦管制、減稅、限制政府作為的理念是一致的。

有必要的政治秀

總體來說,各候選人在選舉期間對華言論大多比較強硬。但選舉制民主體系下的政客們在參選過程中常常嘩眾取寵,而當選之後卻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斂,變得更加務實。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5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