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會不會元氣大傷?像當年日本那樣陷入長期低迷?德國媒體深入解析

2019-02-16 14:00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下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美國財政部長馬努欽。(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下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美國財政部長馬努欽。(美聯社)

中美貿易爭端是否會讓中國經濟元氣大傷?中國會不會像當年日本那樣陷入長期低迷?面對中國模式的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是否還有生命力?周五的德語報刊評論版,探討了這些與中國有關的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鬆一口氣為時尚早」為題刊發評論,呼籲中美兩國應當盡快解決貿易爭端,否則,尤其是中國經濟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文章注意到兩國的高官近期都在互訪,為川普與習近平的最終會談做鋪墊。外界因此流露出了樂觀情緒。「這場貿易爭端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損害世界經濟。大家都希望中美能夠達成一致。在全球經濟增長越發疲軟的當下,中美達成貿易共識將是一大利好。但是,現在若是鬆一口氣,還為時過早。原因主要有三。」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美聯社)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北京。(美聯社)

延長談判期限、個別議題共識、談判進程建設性,並不意味突破

「首先,延長談判期限、在個別議題上取得共識、談判進程展現出建設性,這並不意味著突破。中國已有的讓步措施包括增購美國產品、擴大本國市場准入,這比仍在談判中的進一步讓步要容易許多。美方要求中國停止政府補貼等扭曲市場的行為,但是這種做法會造成嚴重的經濟以及社會後果,中國無法立刻全盤接受。要是中國只是部分削減對電動汽車的補貼,美國人是否又會滿意呢?與這個問題相比,用外交手腕去解決技術轉移問題都顯得要容易些。」

即便美中化解貿易爭端,並不意味川普會改弦更張

「其次,即便美中兩國化解了雙邊貿易爭端,也並不意味著川普會在整個外貿領域改弦更張,比如他一直威脅要對所有國家的進口汽車加征高額關稅。美國商務部會否將進口汽車認定為國家安全威脅、從而允許對其征收懲罰性關稅?這個問題幾天後就會揭曉答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下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左二)、美國財政部長馬努欽(左一)。(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下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左二)、美國財政部長馬努欽(左一)。(美聯社)

改革措施會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其三,如果美國能夠迫使中國作出某些經濟改革,那麼這些改革措施又會對後者這個新興經濟體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還不明朗。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速已經是近三十年來的最低值,不過依然是全球的主要增長引擎。要是這些改革措施進一步削弱了增長怎麼辦?」

作者回顧了當年美國迫使日本在貿易爭端中讓步、簽署「廣場協議」,隨後出現了嚴重的經濟泡沫,最終導致了幾十年的經濟疲軟。作者認為,對於中國而言,在中美貿易戰中作出讓步的長期後果很難預測。這同樣關係到美歐、甚至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係。

中國可能不得不調整經濟發展規劃

「也許,中國將不得不調整其經濟發展規劃。這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的就業機會數量減少,也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迅速調整防線,在外部壓力下反而獲得了更高的全球市場競爭力。那些不依靠政府補貼、全球化運作的中資企業,和那些專注於國內市場、備受政府寵愛的國有企業,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否會進一步拉大?」

「有一點很明確:對於中國而言,可能在貿易爭端中達成與美國妥協的2019年,將會對其經濟結構轉型產生深遠影響。2019年,意味著中國會經歷痛楚以及外部逼迫,但這一進程又會讓其經濟變得成熟、融入全球化的世界。2019年之於中國經濟,就仿佛1985年之於日本經濟。」

2019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AP)
2019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AP)

美國對舊世界秩序喪失興趣 中國俄羅斯只在乎自身利益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評論則關注了15開幕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文章以「舊世界秩序坍塌並非只是壞事」為題,認為制度競爭再現,西方模式將會在這場競爭中更加體現出其可貴之處。

「舊秩序基於一個由國際機構、準則、條約所構成的體係,它是由西方民主國家建立的。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北約、歐盟、歐安組織、歐盟基本權利憲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是,只有在一個國家需要為破壞規則承擔後果的時候,這一舊秩序才有效力。或者說,需要有人來保護這一秩序。多年來,保護它的一直是美國,但是美國現在卻喪失了興趣。而且,全球輿論是否還認可美國的這一角色,如今也取決於誰是美國總統及其形象。川普肯定不行。中國,抑或俄羅斯,現在不願也不能接受美國以前的這個角色。中俄迄今的姿態都是:符合自身利益時,就利用秩序;有損自身利益時,就破壞秩序。」

2019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AP)
2019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AP)

「舊秩序的崩塌導致了風險上升。新秩序還沒有浮現,但這也不只有壞的一面。這種局面迫使各國社會以及政府去思考,究竟有著哪幾條可選的道路、哪一條更好、哪一條更壞。那些本來已經被認為過氣的聯盟或集團,或許也會重新煥發吸引力。」

過去十年中國並沒有日益開放,走向民主與法治,反而越來越威權專制

「如今,大家時常談論所謂的G2:既有的超級大國美國和新興的超級大國中國將共同領導世界。但是,這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既合作又對立的關係呢?這種局面是否會符合歐洲的利益?這些問題現在都沒有答案。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並沒有像西方所期望的那樣日益開放,從而走向民主與法治。相反,如今的中國越來越威權專制。」

「對於許多人而言,西方模式依然具有吸引力。那些背井離鄉的移民,願意去的是歐美,而非中國、俄羅斯或者阿拉伯國家。歐美國家擁有盟友,中國和俄羅斯則沒有。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尚未死亡。面對新模式的挑戰,既有秩序反而更加展現出價值,對於歐洲而言也是如此。」

*摘編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