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影響台灣能源關鍵的一周,經濟部會上什麼菜?

2019-01-29 07:30

? 人氣

經濟部預定月底公布能源政策修訂版,關係未來供電結構的穩定,圖為台中火力電廠。(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經濟部預定月底公布能源政策修訂版,關係未來供電結構的穩定,圖為台中火力電廠。(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本周堪稱影響台灣未來能源的「關鍵一周」:經濟部要決定風電躉購電價的調整,這個費率決定未來20年民眾電費支出的高低;同時,經濟部也要公布能源政策的修訂版,如果修訂版未能修正過去的錯誤,也將影響台灣未來數十年的供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風電遴選制中,經濟部給出每度5.8元、保證20年且可選擇「前高後低」費率(前10年可高達每度7.1元)的優厚條件,吸引全球各大風電開發商前來;但之後競標制開標,得標廠商開出每度2.1-2.5元的價格,讓國內嘩然,加上去年各國風電招標的價格大都落在每度2-3元左右,經濟部為此被痛罵是「當盤子」,台灣民眾未來20年將因此多支付1兆元左右的電費給風電商。

不過,去年11月底經濟部公布今年新的躉購價格時,費率降到每度5.1元、同時取消對廠商極有利的前高後低制,這次換風電商嘩然,聯合抗議甚至威脅撤資不玩了,部份開發商亦因簽約延誤而必須適用今年費率;經濟部為此與廠商開會挽留,而且隱約之間承諾考慮再調高費率,預定本周將決定公布。

如果以競標制得標價2.1-2.5元來看,這個價格代表的是開發商不虧本甚至還小有賺頭的價格,再比較近期國外的價格,即使經濟部調降後的每度5.1元,都是給廠商暴利的天價,經濟部該作的,其實是再降費率而不是想方設法找理由幫廠商調高價格─遺憾的是看來經濟部是有如此作的可能。

躉購費率高低影響開發商利益甚鉅,對單一廠商而言,來回之間差距可達數百億元,風電商與綠營隱然是大規模動員,找盡理由強調高費率的「正當性」─但實際上毫無正當性可言。

高費率是為國產化理由絕對不能成立,一來過去產業歷史看,用這種方式搞國產化,成功案例幾無;二來台灣並未掌握風電產業的核心技術,未來也看不到可出口的國際市場,現在的所謂國產化只是藉高費率撈一票;三來以獲利主體看,如果參與的國內企業真有利基與技術參與,授權或技術移轉費是開發商與國內企業之間的事,豈有以拉高電價為之?這豈不是變相由全民支付授權費用、讓廠商獲利嗎?

至於舉馬政府時期的政策為理由,就顯得可笑,因為時空背景都不同─4年前,國際上可沒開出那麼多可供參照的低價風電標;馬政府亦未搞「風電大躍進」:在短期內一口氣以那麼高的電價、建那麼龐大的風電。難不成蔡至今仍要馬政府「保駕護航」?

去年11月底,以核養綠、反公污等公投過關後,經濟部就不得不檢討修正能源政策─事實上,即使沒有公投,能源政策的問題與錯誤已非常明顯,早已必須修正。修訂的能源政策預定月底公布,外界最關注的是:核電在修訂版中的定位、綠電比例是否調整。

綠營能源政策是以2025年全面廢核為核心,蔡政府一直強調這個非核家園是「全民共識」;但蔡政府上台後,缺電風險長存、火電全開導致空污惡化,民眾惡聲隨至,綠營的敗選亦與此有關。以核養綠公投過關,代表的是反核退燒、更高比例的民眾接受使用核電,蔡政府那句廢核是「全民共識」失去正當性、更成為「假新聞」。經濟部一度釋出評估核電延役,但之後小英總統說「2025年廢核目標不變」後,向來腰桿子不硬的經濟部恐怕就難抗拒了。

其實,如果經濟部願意放棄反核神主牌、回到專業就可發現,只要不堅持無腦的反核、廢核,現在整個能源政策的困境幾乎都能迎刃而解;核電延役加上核四啟用,全台有2成核電供電,屆時綠電比例不論是能達到政府目標的2成,或外界評估的只能作到1成,都能讓火電比重由現在的85%上下降到7成以下,全台空污惡化問題可紓解。

而原本要中南電北送的北部,在核一、二延役加上核四啟用,就能有590萬瓩,這個發電量已超過大潭天然氣電,也超過台中煤電的供電量,北部供電可達接近自給自足,引發中南部縣市反感的電力北送爭議亦可休矣。

此外,缺電風險降低後,綠電建置可從容以對,不必再受開發商「不玩了」的要脅而給予超高費率。整體而言,台灣未來10年維持穩定供電、低廉電價的機會更大─經濟部別忘了,日前美國商會公布的調查中,近9成外商還是對台灣的供電問題充滿疑慮,同時也影響其投資決策。

風電費率影響未來20年民眾支付電費的多寡,能源政策的修訂關乎台灣未來供電的結構與穩定度;最後公布的結果會告訴大家,經濟部是以民眾還是廠商利益為念,到底是基於專業還是政治與保官位考量規劃能源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