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又救地球!最新研究建議:全球70億人改變飲食習慣──肉類減半、蔬果加倍

2019-01-18 09:00

? 人氣

2030年全球人口會上升至86億,2050年接近100億,飢餓危機來臨的同時,全球暖化也是刻不容緩的問題,但我們有機會及早未雨綢繆。最新研究指出,全球70億人一同改變飲食習慣,將可以餵飽更多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心臟病、中風和癌症死亡病例。按照學者建議的新飲食計畫,一天所吃的食物超過一半都是蔬菜水果,一週只能吃一次漢堡,牛排最多一個月一客,可能讓許多人卻步,所以學者也指出,欲推行永續飲食規劃,需要食品生產商和政府配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聯社》(AP)報導,瑞典非營利組織EAT集結37位學者,16日在英國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最新研究報告〈人類世的食物:EAT─刺胳針委員會探討永續食物系統的健康飲食〉(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另在EAT網站公開多語言版本的報告摘要。學者在報告中提出的解方是:全球健康新飲食,推行新的飲食規劃,縮減高碳足跡食物(如肉類和乳製品)的攝取量,並鼓勵以全穀類食物、豆類和蔬果取代部分糖、馬鈴薯、木薯以及精製穀類(如白米飯)。在2050年之前,人類若能轉變飲食習慣,將可為不斷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的營養,也可以減緩全球暖化。

新飲食規劃一半是蔬果 肉類大幅減量

學者提出的健康飲食如下:一天堅果50克,豆類75克,蛋13克(1顆雞蛋約50克),魚28克,紅肉14克,雞肉29克,乳製品250克,蔬菜300克,水果200克,碳水化合物則包含全麥麵包或糙米飯等全穀類食物232克、以及澱粉類蔬菜50克。除此之外,每天還可攝取31克的糖和約50克的脂肪。換句話說,一日攝取的食物,超過一半都是蔬果,而肉類攝取量必須減半。當然,不同地區改變蛋白質來源的比例會稍有不同,但富裕國家如美國最應該儘量減少肉類攝取。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營養學與流行病學教授威烈特(Walter Willett)是EAT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表示學者之所以沒有排除肉類,是因為不確定全素的飲食計畫是最健康的選擇,「如果我們只是打算儘量減少溫室氣體,那我們會建議所有人都吃全素」。學者老早就建議減少攝取紅肉,這與紅肉包含的飽和脂肪有關,研究指出飽和脂肪相較不飽和脂肪,會增加更多內臟脂肪,不利健康。除了紅肉,乳酪、牛奶、堅果以及含椰子油或棕櫚油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飽和脂肪。EAT報告也指出,若人們能依循這份飲食計畫,每年死亡人數可以減少1100萬。在這1100萬人中,許多人死於心臟病、中風和癌症,這些病症是已開發國家人民的主要死因。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