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蔣夢麟「無大臣之風」

2019-01-21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蔣夢麟辭職教育部長一事,都以偶發事件視之,但其實這其中暗潮洶湧,內幕重重。圖為蔣夢麟。(浙江大學官網,作者提供)

作者認為,蔣夢麟辭職教育部長一事,都以偶發事件視之,但其實這其中暗潮洶湧,內幕重重。圖為蔣夢麟。(浙江大學官網,作者提供)

一九二八年十月,蔣夢麟被任命為教育部部長,但只有短短的兩年,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他突然辭去教育部長之職。他在回憶錄《西潮》一書中說:「我以中央大學易長及勞動大學停辦兩事與元老們意見相左,被迫辭教育部長職。在我辭職的前夜,吳稚暉先生突然來教育部,雙目炯炯有光,……他老先生問我中央、勞動兩校所犯何罪,並為兩校訴冤。據吳老先生的看法,部長是當朝大臣,應該多管國家大事,少管學校小事。最後用指向我一點說道:『你真是無大臣之風。』我恭恭敬敬站起來回答說:『先生坐,何至於是,我知罪矣。』第二天我就辭職,不日離京,回北京大學去了。劉半農教授聞之,贈我圖章一方,文曰『無大臣之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對蔣夢麟的辭職都以偶發事件視之,其實這其中暗潮洶湧,內幕重重。回顧二0年代中後期的教育界,可說是派系林立,有留法派,以李石曾、張乃燕(國民黨元老張靜江之侄)為代表,有歐美派,以蔡元培、蔣夢麟為代表,有留日派,以丁惟汾、經亨頤為代表,以及本土派,則是未出國門的。由於利益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四派之間時常發生摩擦,蔣夢麟作為教育部的掌門人,不幸也捲入到這場無止境的「惡鬥」當中。

成立於一九二七年四月的勞動大學,在一九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遭到撤換校長的命運。勞動大學為吳稚暉、李石曾諸公所倡辦,設於上海江灣,由易培基擔任校長。而當年易氏在北京高居教育總長之職,對北京大學代理校長蔣夢麟並不太理睬,凡有事找就找北大教務長顧孟餘談,易、蔡兩人早已有了積怨。據彭海厂撰《吳稚老紀念集》中指出「蔣氏運籌,巧謀藉機褫免易校長職。」

而曾任勞動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彭襄更道出其中的細節:「其時適因中央調整部長缺額,準備騰出教育、內政兩部,讓與張學良部高級人士。於是蔣可能仍回任校長之職。同時又以易氏曾任北平教育總長,有接掌南京教育部長之可能。蔣氏特在中央政治會議提議,中央院部會首長以不兼大學校長為原則,並列為決議。但蔣氏一面先密函戴季陶速辭中山大學校長,孫科預辭交通大學校長,以避明令免職。對於易氏則趁勞動大學開學前一天,易氏在京尚未來校時,免去校長之職。迨易到校,已成事實。且不派代理人員,以致群龍無首,全校譁然。」

易氏是李石曾的左右手,當時在南京高層即有「李石曾利用國民黨清客地位,貌為清高,卻借黨行私,專幹些不光明的勾當」的批評。易氏又以黨國元老與農礦部長接掌勞動大學,農礦部每年都有一些款項需繳付財政部,他常常直接把款項移到勞大來,這些手續上的問題,常引起財政部的不滿,加上他具有湖南驢子的倨傲態度,得罪了南京政壇上的新貴,如財政部長宋子文等人,人事上的恩怨,再加上財務上的糾纏,都是易氏被撤換的原因。

農復時代的蔣夢麟∕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提供(作者提供)
農復時代的蔣夢麟∕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提供(作者提供)

據當年《現代快報》報導,一九三0年十月,中央大學因行政經費擴大,校務會議改組,而導致學生非難,終於釀成風潮。校長張乃燕逕自寫信給蔣介石,並提出辭職,且不等教育部批准即離開南京。他的做法引起蔣夢麟的不滿,蔣夢麟稱他身為教育部長卻也是從報紙上才知道張辭職的事。他不僅對張的做法頗有意見,而且對蔣介石也頗有微詞。他認為中央大學位居首都,校長的去留關係重大,「絕非一二人所能決定」。此處的「一二人」,則是直指蔣介石。

十月三十日,《中央日報》援引張乃燕從上海的來函。張先是指責蔣夢麟在該校演講時,挑動學生和教職員工聯合對付校長;又說,去年夏天,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向政府要求增加辦學經費,他身為校長卻是事後才知道消息的;最後又說,最近蔣夢麟又到蔣介石那裡告狀,說中大如何如何,他覺得實在沒法再坐在這個位置上,因此堅決要辭職以讓賢。就在同天報紙的同一版面,也登出蔣夢麟的答覆。他逐條地反駁張乃燕,雖句句溫和,但其實流露出對張的不滿。事已至此,十一月二日,蔣介石乃委派人轉告《中央日報》記者,稱中央大學學風敗壞,張乃燕應該負責;而所謂的蔣夢麟在他跟前告狀,根本子虛烏有;另外,蔣介石還表示,「張向余個人提出之辭職書,余無批答之必要」。對此事當時《大公報》的社論就有評論:「吾人認蔣夢麟與張乃燕之互訐,皆有失態錯誤之處。而學生行動,亦不免超過其與聞校務之範圍。質而言之,即蔣主席謂中大不良非蔣夢麟報告,亦不無失言之憾。蓋中大壞至如此,教部長官,所司何事,固應有失察怠職之咎在也。」

中央大學與勞動大學的「易長」風波,其實是派系的惡鬥。當蔣夢麟辭職後,同李石曾、蔡元培關係都不錯的吳稚暉,提了一個折衷方案,提議以高魯(天文學家)為教育部長,但胡漢民則說:「高魯何許人也,乃可以任教育行政之責任,豈不羞煞天下之士!」,堅決反對。蔣介石在無法平衡派系鬥爭的情況下,只好以行政院長名義自兼教育部長,他同時要陳布雷來當教育部常務次長。陳布雷在其回憶錄中說:「教部之改組,由於李(石曾)、蔡(孑民)兩系之齟齬,石曾先生方面常視蔣夢麟為蔡所提挈之人,不但對蔡不滿,且對於現代評論派之人物亦不滿,而諡之曰吉祥(胡同名)系。然石曾先生所汲引之人如易培基(勞動大學)、褚民誼(中法大學工學院)、鄭毓秀(上海法政學院)及蕭蘧(中法大學)、譚熙鴻等,在平、滬等處辦學成績極不佳,且常蔑視教部法令,教部屢欲裁抑之,石曾先生以為難堪,主張去蔣夢麟甚力。」道出了蔣夢麟辭職的原委。

因此蔣介石特別告誡陳布雷說:「教育為革命建國計,凡事當請教於吳、李、蔡諸先生,然必勿墮入派別之見。總之,不可拂李、蔡諸公之意,亦不可一味順從李、蔡之意見。宜以大公至誠之心,斬絕一切葛藤,而謀所以整頓風氣。」

其實蔣夢麟在回憶這件往事時,也說:「我當時年壯氣盛,有決策,必貫徹到底,不肯通融,在我自以為勵精圖治,在人則等於一意孤行。我本世居越中,耳濡目染,頗知紹興師爺化大為小化小為無的訣竅。今背道而馳,自然碰壁。武力革命難,政治革命更難,思想革命尤難,這是我所受的教訓。」是頗堪玩味的。

*作者為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等數十本著作,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新銳文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